简介:<正>柏林的浪漫午后对周纯来说,忙不是一个问题,他喜欢工作。周纯是柏林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倒是闲下来是一个问题,他往往不知道如何打发空余的时间。1992年5月3日是星期天,柏林的礼拜天是不会安排教授讲课的。一上午,他已经在家呆坐着喝了好几杯咖啡,无所事事的时候,往日不愉快的回忆就会趁隙钻出来影响他的情绪,想到后来总是伤感。周纯在没到德国之前,曾经有过22年劳改的冤屈生活,但早在1978年,他的“右派问题”就已经得到了改正。然而,周纯觉得,生活的惩罚依然存在,他都已经65岁了,至今没能结婚成家,形影相吊的日子哪天是个尽头呢?想到这些,他便会有无尽的叹息。
简介:<正>十五年,周克芹渐渐走远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简称《许茂》)也早已从当年举国上下对文学的关注中归于平静了。今天的人们很难再提及《许茂》,四姑娘也成了一座“远山”。走近这座山,我看到了四姑娘和她的一家子,以及当初引领着“许茂”一家走出来的《沱江文艺》……吴承蔚(原名吴远人,20世纪70年代任《沱江文艺》主编),因了吴承蔚倾注的关注和心血,周克芹的《许茂》才吸引了圈内圈外众多目光的关注。1978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初稿形成;吴承蔚于1979年最后一稿审读后,开始分别在《沱江文艺》连载。之后,《内江三十年作品选》全文刊载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闻讯赶来内江的文坛前辈殷白(张京秋)、《红岩》主编王觉,面见了发稿编辑吴承蔚。一番恳谈后,殷白、王觉拿走了几本《内江三十年作品选》。很快,《红岩》(1980年1月号)全文刊发
简介: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样评述周蕾边缘论述的展开路径,即"男性的边缘:女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帝国的边缘:第三空间内的香港文化"、"文字的边缘:文化翻译中的当代电影"。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妇女在现代中国与西方对话中的主体性地位,揭露了以西方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心态中的权力关系,论述了"文化媒介"所带来的"文化翻译"问题。周蕾打通文化隔阂、地域界限和种族区分,努力勾画并批判当前文化政治中各种流行的偏见,恢复中国文学和文化复杂的主体形态,展示了跨文化探讨的独特魅力。
简介:世纪之交的中国影坛正在返朴归真,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孙周的《漂亮妈妈》不仅在国际上频频获得大奖和好评,而且以非职业演员、黑白胶片和平民视角标示出中国电影人对电影和生活的领悟。相对于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叙事风格,这些影片试图切近当今中国社会,表达一种比较民族化的情感,可以说,以小叙事和情感取胜是这些影片的突出特点。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到《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越来越不像所谓“第五代导演”,他从重造型、写意、寓言走向了关注个体的人,风格由绚烂趋向朴实。这是一次生命由不平、呐喊到达平易、通达的人生领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