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美丽富饶的苏南大地上,碧水悠悠的石头塘畔,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当你走上太星村宽阔整洁的村道,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排,鲜花绽放,那露天游泳池边,白色的护栏,绿色的亭榭,一座座蓝顶、红顶别墅的倒影映入明镜似的水中,让你有置身于高档度假村的感觉。2005年,太星村被评为"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2006年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之星推选活动中荣获"新农村建设明星村"称号。2005年11月和2007年8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两次到太星村考察调研,参观农民新居。他充满赞许地说,太星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贯彻得很好,这与村里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带头人是分不开的。村民们都说,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洋房",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多亏了村书记柳国豪,他是为百姓造福的好书记。
简介:当代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并非是天然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具有鲜明的“国家性”和“当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学学科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领域、范畴、对象、理念和方法,理清那些对于少数民族文学习焉不察的错觉和由来已久渐呈僵化的析解。在文化理念上,长期以来我们遵循多元一体的观念,这是与主流文学学科同构的阐释,而多元共生则是突破既有规范和界限,对被挤压和放逐在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学加以兼容,这种文化立场并非是对于多元一体的摒弃,而恰恰是对其不足的弥补。因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对象的丰富复杂与层次性,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并存,且同样活跃,这需要方法上口头诗学与书面诗学的结合,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并进。这些是我们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区别于主流/经典文学学科的独特之处的起点,也是开拓其独特发展空间的契机。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扩大,高职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办好高职教育,满足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对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试图提出一些能够提高高职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方法,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