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国,从文化层面为日本殖民侵略推泼助澜。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是伪满洲国时期日系代表女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满洲”人民生活状况及在满日本人心理状态的小说、随笔。本文力求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考察、分析牛岛春子的生平经历与作品,从文化层面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还原历史真相。

  • 标签: 牛岛春子 &ldquo 满洲&rdquo &ldquo 民族协和&rdquo
  • 简介:全球化进程必然导致民族文化文化全球化的冲突。对于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的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创作和传播而言,既要坚持古典文学样式的写作,又要面对新加坡多元社会的文化洗礼。对于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即中国古典文学种类的海外生存现状,以及在中外的对话、交流中反观我们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代的生存的问题,是具有现代意识与前瞻性的论题。

  • 标签: 文化特质 新加坡 旧体诗 后殖民主义 华文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2011年10月,通过一位意大利研究生的联系,突然接到阔别十余年的意大利罗马大学尼兹教授(ArmandoGnisci)的来信。我认识尼兹教授早在1996年,当年他远道而来,参加在吉林长春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第5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题目是“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我当时感到他看待比较文学的角度很新,许多问题是我从未认真想过的。

  • 标签: 教授 精神世界 殖民主义 中国比较文学 国际学术讨论会 友谊
  • 简介:殖民理论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日渐成为一门显学。“自有殖民行为,就有对于殖民主义的批评,人类反殖思想历史悠久。”2014年6月,赵稀方教授主编的“后殖民理论经典译丛”——《白色神话:书写历史与西方》、《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内部:阶级、民族和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后殖民文学 疆域 历史由来 理论与实践
  • 简介:自1990年代起,特里·伊格尔顿的一系列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著作陆续出版,包括“三部曲”《希斯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疯狂的约翰与主教以及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其他论文》、《19世纪爱尔兰的学者与反叛者》,同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亦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中。

  • 标签: 文化研究 伊格尔顿 爱尔兰 殖民 希斯克利夫 “三部曲”
  • 简介:萨伊德在《东方学》中从殖民历史的角度反思西方现代知识和文化体制的构成,认为现代西方的主体身份是在把殖民地东方作为“他者”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对于萨伊德及其后继者而言、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行知识重构的批评方法、并以此将西方文化优越性的形成进行历史化还原.后殖民研究的种种成果不仅重写了传统西方学科的构造历史,同时也启发了许多批评家通过否定西方的文化霸权来探索东方文化的主体性.本文认为,在对东方的主体性(包括不同于西方意义的现代性经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重估之前,必须首先超越后殖民理论植根于西方文化系统的知识框架、摆脱“影响-接受”的单向东西文化交流模式.本文最后引用陈思和、刘禾及几位日本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和研究成果,以表明重塑中西文化关系的几种可能性.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批评 他者 文化关系 萨伊德 东方文化
  • 简介: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斯皮瓦克所界定的对“伦理特异性”做出回应和负责任的后殖民翻译诗学:后殖民翻译应履行的文化批判与政治介入功能:呈现第三世界属下阶层、属下女性被遮蔽的他者性;应承担的正义的伦理责任:对多重差异性的第三世界属下他者文本的爱与爱欲;应采取的思维方式或认识论立场:一种“策略上的本质主义”;以及应实行的操作策略与技术:屈服于第三世界原文语言修辞性的直译法。

  • 标签: 斯皮瓦克 属下阶层 伦理特异性 爱欲 策略上的本质主义.
  • 简介:<正>《上海文学》1994年9期“批评家俱乐部”以对话方式刊出《民间文化·知识分子·文学史》一文,其中陈福民说:目前对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过度贬抑,除了多种现实原因外,我认为还与中国文化中的反智主义传统有关,知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价值原则,关于艺术、社会进步的乌托邦情怀,都是这个传统蔑视、嘲讽的对象.近代以来一个要害问题就是“农民对知识分子的拒绝”.启蒙的失败有某种历史合理性,可是对这种合理性的认同不能成为知识分子自弃、自罪的合法根据.个人与历史、美与进步的悖论关系已经成了现代知识分子无法治愈的精神创伤,

  • 标签: 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 精英文化 民间文化 历史合理性 精神创伤
  • 简介:谭恩美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探讨谭恩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谭恩美 《喜福会》
  • 简介:明代大儒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达到"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文化伟人。"阳明文化"是指王阳明及其后学在长期的道德体悟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心学学派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儒家心性论与中国道德哲学发展到阳明文化之阶段,已到达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 标签: 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体系 价值观 主义 中国历史 道德
  • 简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香港“存在主义”的风行对香港的现代主义运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促成因素和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在铺天盖地的评论上,亦反映在创作中。香港对“存在主义”的引进与传播大受报刊文化生态的影响,主要人物和重要概念的诠释都因时而易,成为香港大众文化的流行符码。倡导现代主义的知识分子固然强调自身精英的立场,却在争夺话语权的同时不自觉卷入其中。此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存在主义”,其叙述包含了彼时香港民众的集体想象,并于六十年代中后期暗示了这种想象的转变方向。

  • 标签: 存在主义 大众文化 符码 精英姿态 想象的共同体
  • 简介:<正>党的十二大代表会议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就是号召全党全国,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工作,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一翼或一环。一方面,它要跟着精神文明各部门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另一方面,又须得在它本身提高的基础上,促使或影响精神文明其他部门的提高。所以,在努力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运动中,文艺理论研究工作,是有他自己重大的、不可推卸的任务与责任的。

  • 标签: 文艺批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艺理论研究 民主精神 代表会议 高度
  • 简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身份寻求问题及新一代移民在多元文化下的文化认同及体现,指出我者与他者在人物中的体现。同时,对解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裔及其他族裔身份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 标签: 流动身份 后殖民视角 文化 《典型的美国佬》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知识界对女性主义的偏见、抗拒与误读,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自身的特点以及女性主义诗学本身呈现的后现代性与中国国情之间的错位等等,不仅导致了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滞后,亦与中国文论界引进“新方法”的众声喧哗形成了对照。双重落差不仅制约、甚至决定着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基本形态与发展走向。

  • 标签: 女性主义 诗学 中国 双重落差 文化学 国情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 简介:文学作为社会思想意识的呈现,不应该也不能够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构成文学的社会环境的核心,则是社会政治环境。换句话说,政治的主题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文学的主题。作为一个承载一定思想意识的载体,文学必然深受政治的影响。文学的政治维度,来自于文学与政治这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主要是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文学与政治存在一定的张力,这是事实;更为现实的是,政治对于文学起着支配和调适的作用。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政治维度 社会思想意识 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环境
  • 简介:在“满洲国”文坛中,爵青是个无法绕开的作家。其创作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具有“反世俗”价值追求和“奇异神秘”①的先锋意味。新时期的沦陷区文学研究开启之初,爵青面临陷入“落水作家”的尴尬境地。

  • 标签: 长篇小说 殖民语境 解读 黄金 “满洲国” 西方现代派
  • 简介:老舍的创作思想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形成了多种创作方向。在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启蒙主义的创作方向,坚持了国民性批判的主题,代表作有《二马》、《赵子曰》、《猫城记》等;在平民主和平等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对黑暗、堕落的城市生活进行批判,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等。在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的革命古典主义的创作方向,坚持为民族兴亡而写作,代表作有《四世同堂》以及抗战中、解放后的那些不那么成功的作品等。老舍创作的多向性,非常典型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彷徨以及最后的归宿。

  • 标签: 老舍 启蒙主义 现实主义 革命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