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革命文学和革命作家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斗争服务的.”——杨朔《应该作一个阶级战士》杨朔1913年旧历3月22日诞生于山东蓬莱县.父亲是清末秀才,曾在家乡兴办女子小学,家境原是不坏的.但他的幼年生活并不美好,因为五岁丧父,不得已,十岁高小毕业后不久,即随舅父去东北谋生,在英商太古洋行学徒.少年时期的杨朔,就以旧体诗显露于东北文坛.抗战爆发后,鉴于国难深重,他决心不再写诗了,并且以《绝情》诗一首立此存照,转而专注于杂感、随笔、散文、小说,为抗日救亡呐喊助威.进延安参加革命后,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但不久,随着抗日战争的需要,他又转向短篇小说乃至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写作.抗美援朝期间,他写了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并酝酿着长篇《洗兵马》.然
简介:中学时学过一篇古文《庖丁解牛》,说的是有个厨技精湛的人,因干“解牛”活路久了,将牛筋牛肉牛骨等在牛身上的布局纹路熟记于心,杀牛剥皮剔骨扯筋割肉易如反掌,这叫干一行精一行,越干越内行。搞文学创作是不是也像“解牛”一样,越干越熟路?三思之后,觉得又像又不像。说搞创作像“解牛”,写多了,文学的道道格格爬多了,积累了见识,贮藏了经验教训,于是对文学就比较懂,懂得它的基本路数。但搞文学创作又不像“解牛”,庖丁解牛时必是先将牛击昏,然后一刀插进喉部,出尽了血,剥皮,开膛、出下水,然后剔骨抽筋;分牛腩,理牛肉。他不断重复自己,每次都是照着原来的路数干。搞文学创作却是不能老是按照老路数干下去的。第一篇这样写,第二篇就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