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经学与古典诗学观念中,“作”与“述”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序列关系,“作”被赋予了起源与创生的权威地位,对“作”的推崇和保护关联着经学话语的内在矛盾性.既决定了“作”必然召唤“述”,又标举着对增殖与多义的压抑。与此吊诡过程相伴随的便是一方面对孔子“述而不作”不断重提与强调.而另一方面却潜在策动着“明述实作”的话语实践。然而,由于“作”从根本被维系于天道这一终极起源,从来不曾完满在场。现世所涌现之“述”对其的遵循和显明就成为一种实质上更为本源的替补运动。在经学话语场中.正是“述”生产出了其所声称要补充之“作”的可能性。“孔子作《春秋》”与“孔子述而不作”两项经学声明聚焦出两种话语管控机制,即作者原则与注释原则.两者紧密互动。在控制话语的同时也催化了经学话语实践的流变与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