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InstituteforWorldLiterature,下略为IWL)的2014年暑期学校项目。于6月22日至7月18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本次暑校,一共有来自28个国家/地区的140多位学员参加.外加十几位教授,阵容甚为庞大。该项目的此前三届,分别在北京大学(2011)、伊斯坦布尔的Bilgi大学(2012)和哈佛大学(2013)举办,而明年的第五届将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主办。

  • 标签: “世界文学” 香港城市大学 哈佛大学 文学研究所 World 伊斯坦布尔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经历了文化研究、文史研究等阶段,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理论代替了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完全受制于现当代文学,这种发展形态下的文学研究失去了历史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逐步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史对话的通道。本文通过分析文史对话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运用文史对话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够丰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视角。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史对话 文学研究
  • 简介:西方主义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的结果。新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主要有四种。第一、视西方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把当代西方文学看作颓废的艺术,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末日,对偏离现实的、不采用通俗形式的文学持否定态度。第二、将西方看作理想的乌托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其制度比较民主,充分肯定他们的个人奋斗,高度赞扬其怀疑和思辨的精神。第三、带有普世性质的西方主义:断定西方文化具有普适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只能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第四、将西方看作文化帝国主义:认为普世主义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操控,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普适性,贬低了本国的文化。

  • 标签: 西方主义 文学研究 新中国
  • 简介:中国比较文学工作者该如何看待当前西方比较文学界的泛文化研究趋势?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该如何发展?作者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多还原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比较文学 发展 研究趋向
  • 简介:作为一本学术入门研读手册,本书尤其注重介绍比较文学的学科历史和研究方法,注意结合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比较文学的初学者提供了探索研究的途径。全书共5章,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初学者 历史
  • 简介: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的圣经文学研究持续升温,1880年国际圣经文学学会(SocietyofBiblicalLiterature,SBL)初建时会员仅45人,至20世纪末叶已增至8000多人.在中国,最近20多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论文、论著、译著不断涌现,相关的专题已成为国内几乎所有外国文学教材中的必设章节,某些高校连年招收主攻圣经文学研究生,甚至建起圣经文学研究.

  • 标签: 文学研究所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圣经 译著 论著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

  • 标签: 比较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成就 未来思考
  • 简介:引言《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的刊物。在中国大陆语境里,往往刊物主办方的行政级别的最高,自然意味着所办刊物的最权威。相辅相成而形成互动的结果是,最高水准的学者专家的论作,也多汇聚在这里发表。然而,正是这份《文学研究》它在其办刊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改版,对当代文学研究的转型也着实显出刊物的意味深远,值得研究者关注。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杂志改版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大陆语境 行政级别
  • 简介:1970年代兴起的“文学经典之争”让人发现了文学经典背后的文化问题,推动了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但其偏于文化研究一端的缺失导致了向文学研究回归的新动向,这种迹象在1990年代参与争论的几位代表人物那里已显露端倪。约翰·杰洛瑞、哈罗德·布鲁姆和乔纳森·卡勒都表达了在经典建构问题上回到文学和美学、保持一个文学和美学焦点的诉求。而他们的共同诉求又隐含着某种内在的逻辑,正有助于推动“文学经典之争”趋于一种合理的解决途径。

  • 标签: 文学经典之争 文学研究 回归 杰洛瑞 布鲁姆卡勒
  • 简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有建制的学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地走过了30个春秋,在学科理论、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译介学、文学形象学、文学人类学、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夯实了“中国学派”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地位。从独尊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到主张两者共奉,再到倡导建议“中国学派”;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当代中国 三十年 跨学科研究 文库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方遭受的鄙夷和敌视,源自它的试图改变.西方本土的汉学家曾深深地向他的人民致歉,因为他所提供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这些文学已不复再向他们提供浓郁的异国情调,唯一还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是中国的“政治美德”.施耐德那首著名的诗可援以为证: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反思 阅读 海外 重写 异国情调
  • 简介:我之所以要花费许多笔墨去划分中、西文学的区别,描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简况,是为了强调天生万物,各有其用;花相万殊,各呈其美.我们不能用一种文学经验去代替另一种文学经验;用一种文学规律去规范另一种文学的发展;用一种文学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文学作品的价值;用一种文学理论去判断另一种文学现象.否则,即使是正确的钥匙也打不开与它不相适应的锁,真理越过了界线反而成了谬误。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回顾与前瞻 文学经验 文学发展 文学规律 文学作品
  • 简介:雷纳·韦勒克既是杰出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同时还是颇有建树的比较文学专家。客观而言,作为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领军者、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掌舵人,他的诸种著述及其文学研究思想在中国学界经历了不断被阅读、阐释与重新评价的复杂过程,逐步被接受与肯定,最终赢得了“经典”的殊荣。对于当下的相关研究而言,韦氏的诸种文学研究思想在中国学界的传播与接受历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无疑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

  • 标签: 雷纳·韦勒克 文学研究思想 在中国的影响
  • 简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以“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俱在”(郑樵1894)而蔚成风气。严复的《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先河。此后,不同学科门类的学术史研究各领风骚.欣欣向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再次形成热潮,外国文学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 标签: 学术史研究 近代中国 英国文学研究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国别文学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繁荣一时的乡土文学创作与研究陷入了低潮,乃至一些评论家认为新世纪文学和乡村、农民有了一道厚重的坚冰,钱理群先生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呼吁要重建文学和乡土的血肉联系。

  • 标签: 乡土中国 文学想象 中国现代性 文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张丽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界也陆续出现阶段性、个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2卷)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