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中国传奇小说《牡丹记》以及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牡丹籠』、『吉備津の釜』三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三篇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其他中日文学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且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发现,用文献对比、文本分析的方法加以论证、阐释。

  • 标签: 牡丹灯记 影响 情节 人物 结构功能性人或物
  • 简介:《歌行》是日本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的代表作。通过从跨媒介叙事角度分析这部小说所蕴含的大量音乐元素可以发现,声音的介入、人物与声音的对应关系以及声音的空间建构功能,使文本具有了一种流动的音乐性。小说中的音乐元素与"序、破、急"的谣曲式文本结构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小说浪漫、唯美的叙事格调,拓展了文本的表现空间。《歌行》的音乐叙事,体现了泉镜花对日本传统艺术形式的借鉴,其小说创作的跨界尝试和独特的空间建构,对日本当代小说创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泉镜花 《歌行灯》 音乐 空间
  • 简介:描写译学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它提出应注意关注译本与译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角度和途径。朝鲜朝时期(1392-1897)大量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朝鲜,对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多被翻译成朝鲜文字。中国明代小说《剪新话》即为其中的一部作品,它传到朝鲜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朝鲜朝译本直到21世纪才陆续被韩国学者发掘出来,截止到2011年,共发掘出四个译本。从翻译情况来看,这些译本体现出多种翻译策略。本文即以描写译学理论为依据和框架,以《剪新话》为主要分析对象,具体描述和分析译本的翻译特点,为明清小说韩译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深入理解《剪新话》在韩国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描写译学 朝鲜朝译本 《剪灯新话》
  • 简介:近读一篇针砭不正之风的杂文,题为《谈变通》。该文给“变通”下的定义是:改变原则,以求通得过。此定义似乎也可用来解释翻译中的变通,即改变原语的结构形式,使译语得以通达。变通所以成为翻译中常用的手段,主要由于三方面的需要:语法需要,表达需要,沟通不同文化的需要。变通包括许多内容,如词语转换等,本文只讲翻译中的隐显变换。

  • 标签: 使译 隐显 汉语成语 对应词 求通 汉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