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以来,为推进与欧洲教育接轨先后完成了学制改革、制定新教育标准、高师队伍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历互认机制、革新教育评估体系等工作。目的是为与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提升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将高等教育服务推向国际市场。事实上,俄罗斯高校与国外实施的联合培养计划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但也有不尽人意的问题存在。

  • 标签: 俄罗斯 高等教育 国际联合培养计划 成绩与反思
  • 简介:《令集解》虽为日本古代律令文书注释书,但由于引用了大量汉籍记载,有些被引汉籍业已不存,有些记载的引用和排列包含着当时日本文人的深刻意图,故其文学研究价值及史料价值都很高。日本研究者已将现存日本的几种《令集解》抄本进行了梳理和相关版本研究,但截至目前,除相关馆藏目录外,尚未见有涉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令集解》两种抄本的先行研究。本文现对国图藏两种抄本的版本来源、特点及价值做一介绍。

  • 标签: 令集解 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杨守敬 律令
  • 简介:本文以重新界定中国国家形象的概念为核心研究目的,首先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核心概念权力和国际秩序做出重新界定:权力就是一种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建构并以话语形式存在的国家间关系。国际秩序是一种国际社会的构成方式,这种方式基于对彼此威胁度的感知和化解。稳定的国际秩序就是一种各国共同认可的并对各国来说威胁度都达到能接受(的最小值)的最佳状态或国际社会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国家形象是在秩序的维度下,他国对一国的政治行为产生的威胁度所进行的话语描述,并提出作为因变量的国家形象。受到威胁度这一自变量的影响。

  • 标签: 国家形象 国际政治语言学 权力 国际秩序 威胁度
  • 简介:通过对2006-2015年十年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课题的数据分析,发现语言学的立项数基本呈上升之势,但占国家社科基金总数的比例相对稳定,立项的地域与项目的数量之间分布不均衡,项目的地域分布呈既集中又分散的态势,京沪广等大城市及重点院校立项数明显优于大部分地区和院校。汉语研究、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学科,而"汉语"、"方言"和"语料库"等热词表明其为10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跨学科申报的语言学项目也有所分析。

  • 标签: 语言学 国家社科基金 热点
  • 简介:本文以2005年至2016年中俄领导人讲话0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中俄领导人讲话中互文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俄领导人对互文的引用存在倾向性,且在引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互文现象的运用可以映射出该国家的政治语言世界文化图景,俄罗斯更侧重宣传“俄罗斯新思想”,塑造一个强大、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而中国则通过大量引用传统文化,展示出一个历史悠久、民主、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 标签: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现象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 简介:国家形象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刚刚兴起,但在传播领域和国际关系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尝试在语言学领域对国家形象进行理论建构,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俄罗斯媒体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40余篇报道和评论进行分析,进而描述俄罗斯媒体在该主题下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中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本研究能够深入理解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对中国自身构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程度,同时能够对语言学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标签: 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
  • 简介:语言本身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语言为媒介产生的话语具有建构功能,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直接产生影响。北京奥运会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人类共享的文明盛会发生在国内社会及国际范围双重语境之下。在奥运会筹办、火炬传递、开幕式至闭幕式全过程中世界各国给予高度关注.其中不乏反对声音。对于中国而言。厘清他国对本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国家形象话语博弈中制胜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俄罗斯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作为语料。采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究俄罗斯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和建构,并与本国对国家形象的定位作对比,辨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对于未来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俄罗斯语境 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 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