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简介: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约1200年)中有四段关于梦境的描写,它们都对之后的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人物反应、情节发展、意义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史诗中的梦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史诗中的人物对于这些梦境的反应不完全遵循逻辑,但是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梦境,史诗塑造了一种"毁灭的机制",将所有情节的发展都预先注定,也使所有角色的行动都与情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些梦境中所出现的母题和意象在中世纪文学中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有揭示作用。最后,梦境指出了爱情(minne)、忠诚(triuwe)、痛苦(leit)和复仇(rache)之间存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