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任务条件之一的准备会影响二语测试表现及分数(Skehan,1998)。本文报告了一项策略准备时间对二语对话型口语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长度的准备时间(0,1,2,3分钟)是否导致二语口语表现的差异,以及准备时间是否和语言水平存在交互效应。72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以0分钟、1分钟、2分钟和3分钟的准备时间完成了相同的对话任务。研究者对两名评分员评定的分数和口语表现的流利性(速度A、速度B)、复杂性(句法复杂性、句法多样性、词汇多样性)以及准确性(无错误小句比、动词形式的正确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流利性更高;当准备时间达到3分钟时,学习者的句法复杂性增加,但准确性始终稳定不变;准备时间和语言水平没有交互作用。
简介:《红字》集中体现了霍桑的思想和写作艺术特色。在小说中作家将严肃的道德问题、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小说的主题思想深邃丰富、意义深远。本文从具体文本出发,以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为基点分析当时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风貌,指出小说《红字》以人文主义观照对封建宗教伦理的批判和对自然人性的高扬;霍桑用清教徒的善恶观看世界、努力寻求社会“恶”的根源的文学实践蕴涵着较强的道德教诲功能,抨击了机械呆板的清教徒道德思想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表现了人间友爱的自然道德观对清教徒社会陈腐的道德观的坚决反抗,从人文主义的立场赞扬了美好的道德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其所处社会及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简介:意义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中,信息的即时性使得意义单位的转换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同声传译中意义单位的转换程度展开研究。本文以命题为单位,通过计算同声传译语料中有效译出及漏译信息的比例,以分析信息单位的转换方式。研究发现,有效译出的信息均体现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顺序重组;词汇、表达的创造性;添加、删除或转换连接词。本研究对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译员在口译中正确选择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译出最佳的译文;另一方面,也益于学生、教师塑造同传情况的整体概念,进而提高同传学习、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