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时候,最盼望的是父母从国外回来,带给我一件件充满异域风情的纪念品。长大后,自己身处国外,也总会徜徉于当地的礼品街,精心挑选一些纪念品。这么多年来,纪念品于我已不只是对过往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简介:
简介: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洛得·品特对戏剧的挑战和变革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赞同。本文着重从荒诞、戏剧、诗学对品特性和他的“威胁喜剧”进行了审美阅读。指出了荒诞戏剧是荒诞人生的表现,“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诡辩的语言”,因此哈洛得·品特作品中的重叠、赘述、矛盾等都具有了现代美感。同时,本文对新品特性如诗意与音乐的交融,冲突的转变,停顿与静默和语言的互文性,不确定性等也作了进一步探讨。
简介:从小大我一直害怕变胖。我妈只要在电视上看到稍微胖点儿的女孩,就会冷嘲热讽几句,我读的那些青少年杂志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谈论减肥。就在上大学前夕,
简介:成功通常会带来快乐,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体验快乐也许更值得。
简介:该文探讨了国际知名化妆品中文译名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们的隐喻意义与其语域投射,指出隐喻是这些译名的灵魂之所在。这些化妆品牌原有名称与译名之间有的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而有的纯粹只是音译而已,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译名强大的隐喻力量,让这些化妆品牌得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简介:在该论文中,作者通过对电影'危险关系'英文字幕的分析,中英文字幕的比较,总结出该电影中人物、时间与社会指称的翻译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中指示语翻译的方法与特点。
简介:通常认为,在哈罗德·品特的剧作中,男性是剧中的主角,女性是次要人物,是消极的形象。其实品特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软弱到自尊自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女性人物的身体表现及身体作为性别武器的变化中得到体现。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暴露出女性在男权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及生存状况,折射出品特对于女性观念的变化。品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演化总体趋势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体现出复杂性。这与当时女权主义的发展、作家的伦理道德意识及作家的男性视角密切相关。
简介:关于人类语言的学习机制,历来有两种观点。环境论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强化来学习语言的。根据这种观点,外语教学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语言环境,提供相应的语言样本,供学习者学习和模仿,并在学习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这种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
简介:一位日本科学家和两位美国科学家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弄清了水母发光的性能,并将其转变成分子生物学的常用工具以观察活体细胞及其内部蛋白的“舞步”。
简介:美国阿拉斯加的渔民,54岁的蒂莫西·琼,以前总认为他在海恩斯的家中可以免受工业污染物的危害-海恩斯是一个拥有2400名人口和4000头鹰的城镇,附近有2000万英亩(1英亩=40.47公亩或4047平方米)受保护的未开垦地区。然而在2007年初,琼同意加入了一项由7个州35位美国人参加的调查。
简介: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中某些惯用法表述在汉语中没有“对等语”的表述,翻译障碍便油然而生。但译者如能灵活运用引中手法,这种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所谓引申就是为了在语言转换中化症结、消梗滞、通行文,而对原文词义进行延伸或扩展。当然,这种引申的词义必须紧扣原文词义的精神实质,与原文保持“形离神聚”。词义引申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简介:弗莱将神话由批评的对象上升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移位的神话,而神话也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式,而是对人类的起源和命运表示关怀的一种表征。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神话理论批评通过对异化文明的批判,建构了不同于现实存在的它者选择,从而成为使人类走出现代异化文明的审美救赎之径。
简介:2006年10月4日,美国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R·D·科恩伯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父在50年前也获得过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授予他该奖是“因为他对真核转录分子基础的研究”,真核转录是储存在基因中的信息被拷贝并随后被传送到细胞生成蛋白质部分的过程。
简介:互构语言学是中国学者对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汉语在语言大家庭中的地位独特而不可取代,互构语言学从汉语音像、形像、义像出发研究语言与世界和思维的关系,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现代语言学的根基。
纪念品
教师如何品课
品特戏剧的审美探微
英语学习中的“调味品”
为貌择食的危险
不要让快乐成为成功的牺牲品
国际名牌化妆品中文译名的隐喻解读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电影“危险关系”中指示语翻译的分析
变迁的身体:哈罗德·品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论外语的同化学习
2008诺贝尔化学奖
摄入体内的化学物质
细品慢咀 虚实互化 ——谈英汉翻译中词义的引申
优化学案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
美国人获诺贝尔化学奖
互构语言学:中国学者对语言的探索——评辜正坤的《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