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时与潮文艺》是战时重庆的一份文艺刊物,也是战时中国的一份质量相当高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期刊。它在对美国文学的译介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国人翻译过来的美国文学作品,以及国人所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译介文章等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简介:为了告知日本国民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并促其反省,石川达三赴南京等地深入采访,创作了中篇小说《活着的士兵》。该作品以日本上海派遣军第十六师团为原型,描写了日军从华北到南京一路烧杀抢掠的暴行,塑造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日军官兵形象,作者也为此惹来笔祸。作品不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历史资料价值。
简介:
简介:语言的功能之一是传递语义信息,而信息的传递会产生羡余。该研究以信息论与语言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语言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羡余信息进行了多维分析,认为羡余信息可以分为描述性信息社、社会性信息、表达性信息这三种羡余信息的不同配置产生了不同语言文本的交流特殊性。该研究对翻译、特殊语境下语言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介:尝试在后现代下状态下对《哈姆雷特》进行重新解读。后现代被理解为一种哲学反思对确定性和对宏大叙事的质疑。提出《哈姆雷特》的当代性在于它戏剧性地呈现了后现代思想特点。运用解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一些概念,着重分析莎士比亚在鬼魂的角色上反映的对不确定性的认识和在复仇的情节设计上体现的对宏大叙事的质疑。
战时重庆《时与潮文艺》对美国文学的译介
战时没有敲响的警钟——评析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
关注学习状态激发参与热情
谈外语优势心理状态与综合素质
英汉语义羡余信息状态研究及应用
在后现代状态下看《哈姆雷特》的当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