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般认为,满文作为“国书”在清代前期公文中曾经广泛使用,但在清后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公文仍然用满文书写,同当时该衙门及其所辖驻防八旗体制长期存在和清代对满文尊崇与公文应用满文规定有关。尽管全国范围内满文早已停用,但该衙门档案满文在书写、遣词造句等方面仍相当标准规范,这是满文发展史上特殊现象。只有对一般和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解,才能全面把握满文发展历程轨迹。

  • 标签: 清末至民国 呼伦贝尔地方公文 使用满文 考察报告
  • 简介: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在语言接触和语言转用方面有着鲜明特点。其双语表现为锡伯语功能退化、汉语比重上升、双语人群结构化问题凸显等特点。现在锡伯族完全转用汉语的人还比较少。转用者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并且人数有增多趋势。

  • 标签: 锡伯族 双语现状 比较研究
  • 简介:本文以对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人类语言学视角对锡伯族母语保持及与其相关双语教育、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表现出不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描写。

  • 标签: 锡伯族 母语保持 相关语言 比较研究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萨满文化原生形态为巫史文化,巫史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对峙峪文化遗址、山顶洞文化遗址文化考察,指认遗址中出现墓葬表明此时已具有宇宙层次观念,墓葬中赤铁矿粉,已出现死后再生与升天观念;墓葬中随葬品属非实用性装饰品、艺术品,为灵物,为巫师法器,表现人们生命观念、生殖崇拜观念、审美观念和色彩观念,表现了巫史文化生成阶段原生形态,揭示了人们对宇宙万物新思维、新认识,表明中国古代社会已进入巫史文化阶段,并为迈入文明阶段作了准备.

  • 标签: 巫史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满、汉、蒙多种文本《清太祖实录》历来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特别是满族入关前历史研究离不开《清太祖实录》等诸种入关前史料。我们从《清太祖实录》入手,比对各种文本和有关内容,可以在努尔哈赤姓氏、满族始祖传说、满洲名称形成等问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 标签: 满文文献 《清太祖实录》 满族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研究词根或词于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形动词、动名词,以及构成“一般过去时”时,如何根据元音和谐律接缀词法附加成分问题。结论是:①词根或词干各音节都含中性元音有形态变化动词构成现在一将来时动名词或形动词时,应在其词根或词干上缀以附加成分-re,而不是-ra。②含元音i单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he/-ke;含元音i双音节或三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接缀-ka/-ha。③词根或词干各音节皆含元音u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绝大多数动词接缀-ke/-he,少数动词接缀-ka/ha。④词根或词干音节中,既有含元音i音节,又有含元音u音节动词构成“一般过去时”耐,部分动词接缀-ka/-ha,部分动词接缀-ke/-he。究竟哪些动词接缀-ka/-ha,哪些动词接缀-ke/-he,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中性元音 聊斋志异 一般过去时 附加成分 动词构成 元音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