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从先秦至唐宋"之上、以上"由非词到合成词,进而逐渐虚化为素粘着的后置词。"之上"在隐喻机制作用下,由表空间关系扩展到表层级关系,由表空间的词汇义演化为方位标和层级标。双重语法功能制约其词法灵活性,体现出强句法要求的特点,因而,"之上"表义功能的区分依赖于句法构式的选择。"以上"功能单一,主要充当界指量标,体现出强词法的特点。两词存在着语义的交叉和语用趋同的倾向,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分工互补的趋势。"之上"倾向于表具体空间方位关系,"以上"倾向于表数量范围。

  • 标签: “之上” “以上” 界指量标 方位标 层级标
  • 简介:反问格式"X什么X"是汉语口语中一种特殊的应答方式,主要出现在话轮之首,也可单独使用,与听话者有各种交互模式。其与常规否定(否定词)有显著的区别,具有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醒、意外、反驳、斥责四个层级,以后两者为主。"X什么X"还具有说话人不顾及对方"面子"、显示自身权势地位的立场表达特点。

  • 标签: “X什么X” 反问格式 交互模式 立场表达功能 语用特点
  • 简介:《醒世姻缘传》中已有“X什么X”句式崔山佳近几年来,有一种特殊的句式渐渐多了起来,例如:①神经病。整天写,写,写什么写!有那工夫多赚点儿钱好不好!"我太太不支持。(《小说月报》1991年第10期第5页)②小李赶忙松开了手,说了声"再见",就冲进了厨房...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句式 形容词 《小说月报》 明末清初 汉语学习
  • 简介: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X”类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个维度。提取[+回答项]、[+非完句成分]、[+重复]、[+反问句]、[+负面语义项]作为功能划分的句法验证标准。附加问句的多功能性是语用原则与交互主观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X不X” 附加问句 立场 语用原则 交互主观性 话语功能
  • 简介:文章研究“挑的挑,抬的抬”类的“XX”小句及其连用式,X主要是动词性成分。“XX”小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同素互动。“X的”具有次范畴化功能,不仅促动了“XX”格局的形成,也导致小句的不自足,并且还是“XX”小句“认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XX”小句的连用式具有“共时情状各异”的语义特征,这造成其连用式只能是陈述语气,一般不用体标记,大都充当谓语或构成复句来描写已知事物,很适合描写纷繁无序的场景。

  • 标签: “的”字短语 主谓同素互动 次范畴化 自足性
  • 简介:“满满(的)都是X”格式近两年较流行,整体上表示说话者自我的一种主观感受或对所涉事件的主观态度、感知、评价等,如感激、崇拜、爱、希望、愉悦、感伤等,且这种感受具有很高的程度。

  • 标签: 主观感受 主观态度 说话者 感知
  • 简介:本文探讨了近代汉语中"你那X"复指结构。"X"主要由名词性成分充当;"你那X"在句中主要作独立句、主语和宾语及主题语;语义上,"你那X"主要表示消极情感义和权势义;"你那X"的存在主要和表达定性功能和话语距离有关,"你那X"的消失是和"你这X"竞争的结果。

  • 标签: 你那X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存在与消失
  • 简介:X比Y还W”具有统一的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比Y更W”的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构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构式意义得到解释。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 递进
  • 简介: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既用于自补,也用于他补,既可以自启,也可以他启。包括听者导向修补和言者导向修补两种类型,“X的意思是(说)”修补会话意图而非字面信息。白补的优势倾向并不是绝对的,访谈语体中他补反而更具优势。

  • 标签: “X的意思是(说)” 修补 自补 他补 意图修补 访谈语体
  • 简介:现在针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有很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也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研究。因为观点很多,本文采用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来对“V他个X”构式语法进行定义。在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构式语法不断发展,它的中心立足点就是一个句式,即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并且带有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句

  • 标签: 结构分析 视角结构 认知视角
  • 简介: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类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类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类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 标签: 满汉合璧 《清文启蒙》 《清文指要》(百章) X着 介词
  • 简介:本文考察三组词:至多/至少;最多/最少;顶多/顶少。首先,辨别它们究竟是语气副词还是范围副词;其次,考察它们的语法化历程;最后,考察它们语法化的机制。本文认为这三组词可分为:“X+多1/少,”表数量限定;“X+多2/少2”表性质限度;“X+多3/少3”表主观评价。

  • 标签: “X+多/少”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X不不的”用来表程度义,分析其出现在中心语X位置上的主为名词、动词及动词性词组、心理动词、形容词、副词,并概括其结构类型主表现为“X到/的/得不不的”。最后,从网络、语言学、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广泛传播的动因。

  • 标签: X 程度义 “不要不要的”
  • 简介:山西南部方言(汾河片)有一个“X去”,一般构成“X+去+VP/AP”结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性词语,如“走去”“老去”“清明去”。“X去”可理解为“X时”,X为形容词时也可以理解为“X形了”或“X形以后”。近代汉语中“X去”和“X时”能够互文为义。山西南部方言的“X去”应是近代汉语的沿用与发展。“X去”中“去”已经虚化,其虚化轨迹应是由“空间趋向”变为“时问趋向”。

  • 标签: X去 助词 语法化
  • 简介: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 标签: “样” 状态化 状态指别 描摹 表达叠合
  • 简介:文章在话语结构中对“一旦”格式进行了分析。从语法上看,“一旦”句有独立和非独立成句两种;从语义上看,Y与前面X有三种关系:因果;顺接;逆反;从话语篇章角度看,“一旦”后作为衔接句的提取有Y从X中直接同义提取;Z从X中同义提取;Y从X直接反义提取衔接词语等三种形式;语用上Y句具有非常态;可行性偏低等特点。

  • 标签: 句法结构 一旦 语法关系 微观语义关系 衔接
  • 简介:X不比Y·Z”是个歧义句式,包含三种语义类型:陈述差异、陈述差距和否定差距。“X比Y·Z”的否定式是“X不比Y-Z”而不是“X没有Y·Z”,“X没有Y·Z”只能部分地代替“X不比Y·Z”。

  • 标签: X不比Y·Z 语义 X没有Y·Z
  • 简介: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消除作文'畏难心理'的基础上,要做到抓住作文教学的点;理清作文教学的线;打开作文教学的面。

  • 标签: 抓住“点” 理清“线” 打开“面”
  • 简介:<正>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对汉语同源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清代学者在寻找词语之间的语源联系时,曾提出了很有影响的“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近人黄侃亦言“音相近者义往往相近”、“凡相类者多同音,其相反相对之字亦往往同一音根”。王力的“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的说明是颇有代表性的。张世禄也说到:“所谓同源词,是指音近义通或音同义近,

  • 标签: 同源词 义素 源线 词义 概念义 音近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