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中国文学史上,生死问题始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命题。随着文化背景的推演和历史风云的变幻,它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内涵。诞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生死观便体现了这种历史特征,正是那些生活于末世被沉重的历史忧患意识所主宰的失意文人(注:文学史界多数人认为这组诗的作者是一群失意的文人),发展和规定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生命意识的感性形式。

  • 标签: 古诗十九首 生死观 生命意识 感性形式 生死问题 东汉末年
  • 简介:《活着》一转余华前期的冷漠叙事风格,对主人公福贵苦难命运的展示中注入了无限温情与思考。在海德格尔"死亡哲学"观引导下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人物们依靠死亡从沉沦状态完成觉醒,又从忍受苦难到乐观执著地走向"向死而生",二者共同构成了《活着》独有的生命哲学。

  • 标签: 活着 福贵 沉沦 向死而生
  • 简介:在台湾当代文坛上,简(女贞)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获得岛内多项散文大奖,被誉为台湾散文的第三代传人。她的文章中,流淌着一股洞明世事的澄静之气,言简意丰,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空灵》集作于她创作的成熟期,可谓是字字珠矶,篇篇锦绣。从《生与逝乃同一棵桃树》中我们可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简(女贞)的这篇散文,以最简约的文字营造最丰厚的意境。开篇寥寥数语,便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青石路,砖瓦小城”的桃源地。我们心中的文化积淀与之相和,眼前不禁出现了武陵渔人所见的“黄发垂髫

  • 标签: 简媜 《生死逝乃同一棵桃树》 散文 意境 佛法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