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每天登山,从葛岭下来,必经黄先生旧居。那是一幢极平常的民房,两层,与华丽乃至风格都无缘,只是地方好,处于山脚,走百十步就是西湖。北山街改造,把这座楼拆了,原居此处的黄后人,不知搬到哪里去了,问熟悉内情的朋友,说他几个儿子,都没什么权势,也谈不上出息。这与正处在成长期,黄被打成右派二十年显然有关。

  • 标签: 二十年 尊重历史 中国古典建筑 真实 右派 照片
  • 简介:文章通过因声求义的方法,对“狼抗”的来源加以考释,认为它是一个含“空”“大”“高”之义的义合式连绵词,“笨拙、笨重”“傲慢”诸义皆由此引申而来,从而辩驳了表“傲慢”的“狼抗”来源于“狼举前爪”的说法。

  • 标签: 狼抗 连绵词 因声求义
  • 简介:《桃花记》(初中语文第二册)选自《陶渊明集》,不少教师以为它是《桃花诗》前面的一篇“序”。这类看法还常见于一些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如南通师专中文科古代文学教研组编写的《中学古文详解》第一辑第4号的28页上说:“《桃花记》原是《桃花诗》前面的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标签: 《桃花源记》 参考资料 初中语文 教研组 语文教学 教师
  • 简介: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 标签: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 简介: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证实汉语阅读焦虑的国别差异的存在。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国别学生汉语阅读焦虑的现象,总结出汉语阅读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 标签: 汉语阅读 焦虑源 国别差异
  • 简介:  对于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桃花记》中的一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省略部分的阐述,现行的多套教科书、教参书、辅导材料都比较一致地作如此补充:(村人)问今是何世,(村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笔者对前个部分的补释,即"问今是何世"到底是谁问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现阐述如下,请教大家.……

  • 标签: 桃花源记问 问何世
  • 简介: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或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词。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密切接触或非密切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词语的借用是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受惠语而言,大量外词涌人,一定程度上会给本族词语的结构和语义方面带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来自英语、日语的外词对汉语词义的影响。

  • 标签: 语言接触 外源词 汉语词义 汉语文化
  • 简介:《桃花记》的荒诞不同于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虚诞,它是将熟识的人世间挪移到一个错位的时空,以这种错位感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因此,它不是以志怪小说的思维模式描摹事件人物,而更像《庄子》,在形象化情节逻辑中隐喻对于人类存在的抽象思维。这种形象的情节逻辑与抽象思维的交错会产生一种美妙的审美境界。对于读者来说,透过形象的情节逻辑去揣度作者寄寓的抽象思维也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 标签: 《桃花源记》 抽象思维 解读 志怪小说 《搜神记》 形象化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层面具有不同的凸显特征,本文以汉语中的英外来词为例,探讨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的对应关系及韵律特征在词汇借用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通过对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超音段借用尽量参照源语言的音高特征,为承载重音的音节指派高调,为非重读音节指派低调,但受汉语音段配置、用字、语义及汉语声调分布的影响,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重音-高调对应只是一种倾向,不具有语言学的显著意义。

  • 标签: 借词 重音 声调 韵律
  • 简介:1992年5月21日,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勋博土学术报告会。出席报告会的有在京的语言文字学家、幼教专家、新闻界人士及其他有关人士共80余人。报告会由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德江主持,会长袁晓园教授致词,并代麦研究会宣布聘请石勋博土为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石勋博士愉快地接受了这一聘请。当石勋博士从袁晓园会长手中接过聘书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标签: 学术报告会 教育会 汉字研究 袁晓园 新闻界人士 石井
  • 简介:本文普查《说文》形声字的甲骨文字,提出形声字的主要形成途径:(1)加注形符;(2)加注声符;(3)形、声结合;(4)改换表意字部分形体为声符;(5)后起形声字替代非形声字;(6)字形讹变而析为形声字。

  • 标签: 《说文解字》 形声字 甲骨文 古代汉字
  • 简介:○、前言《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

  • 标签: “青” 汉字 形位 《说文》 先秦时期 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