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县)人。他主要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公开激化的大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就是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这个时期历史真实的一面镜子,也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的高峰,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由于诗人的好友严武再度入蜀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生活上有了依靠,于是重返草堂,心情比以前舒畅,写出了不少意境开阔、格调明快的诗篇。但是,诗人毕竟客居异地,时常情系故土而还乡心

  • 标签: 《绝句》 沉郁顿挫 杜甫 巩县 唐王朝 诗歌发展史
  • 简介:这是一篇游记,记的是三毛与丈夫荷西在金丝雀群岛(又名加纳利群岛)的一次逍遥。金丝雀岛位于西北非对面、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中。早在荷马时代,史诗中就一再提到这个有许多神话传说、美丽而神秘的海上仙岛。由于它座落在欧洲、非洲和美洲航海路线的要道上,且港口优良,风光奇异,所属七个岛被人们誉为“大海中的七颗钻石”。

  • 标签: 逍遥游 三毛 海岛 彩笔 作品 图画
  • 简介: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注)爱国诗人陆,晚年居于故里山阴三山,写下了不少描绘农村风光的诗篇,《夏月六言》属于这一类。诗作写于1209年,次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 标签: 爱国诗人 语文试题 陆游 高考 艺术 炼词
  • 简介:《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字。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 标签: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