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是相关成分移位之后留下的接应代词,有附缀特征。为核查""的附缀特征,动词会受到附缀范畴的扩展,附缀范畴将激发""移位到它的指示语位置。以附缀范畴为核心的短语为附缀短语,含有""的附缀短语可叫字短语。字短语为动词性短语,可分布于主动句、被动句与关系子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不是助词,而是有附缀特征的代词,在所字短语中充当前置宾语或主语。字短语在充当关系子句时可以转指DP,这跟古汉语中的DP在D没有语音实现的时候容许补足语的删略有关,也跟""能为理解提供先行词索引有关。

  • 标签: 所字短语 接应代词 附缀性 转指
  • 简介:“为R之V”式的特征,前辈时贤已多有论述。笔者以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底本,调查了东汉三十四部佛经山,在十九部佛经(附录中加+者)中找到150例被动式,结合已有的成果分析,认为关于“为R之V”式被动句的一些论断,仍有可以补充的地方。姑将自己的观察罗列于兹,敬请方家指正。东汉佛经的被动式共计十一种,具体资料见表格(一)。和中土文献不完全相同。与唐钰明(1987)提供的《东汉被动式频率表》㈢相比,佛经被动旬式有下面几个特点:“为Rv”、“为R之v”式比中土文献运用频繁(“为RV”式东汉时在中土文献亦广泛运用,但在佛经中更为频繁);与中土文献相比,“见V”式运用得很少;中土文献的“见V于R”、“V于R式”、“为R见v”、“被”字式佛经未见用例;“为”式与中土文献大致持平;“V”式、“为RV1v2”式在中十文献中未见运用。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为R之V”式。广泛运用的时代吴金华(1985)、唐钰明(1987)、柳士镇(1992)均指出,这一句式在战国末年已经出现。如:《管子·枢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但何时广泛应用,说法纷纭。吴金华(...

  • 标签: 东汉佛经 被动式 为R之所V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注二反、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二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二为四声互用。从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的对比来看,二反、二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古汉语以母字自先秦以来经历的音变至少包括腭化、擦化、塞化、鼻音化、唇齿化等基本类型,并且能够在汉语文献(传世/出土)、方言、民族语等各种材料中得到反映。历史音变、共时变异材料均指向以母字来自上古汉语的边近音*1-的看法。

  • 标签: 以母字 自然音变 类型学 泛时观
  • 简介: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元人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收有元达达曲31种,由于演奏技法和演唱方式的特殊,更由于胡汉语言之间的隔阂,对这些曲目名称的释读已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情,因而学术界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惟见乌兰杰《元代达达乐曲考》一文有过考述,然其文对陶氏收曲目未能全面考索,已考释之名目亦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对这31种曲目逐一细致考索,以期推动该项研究.

  • 标签: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达达曲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文》,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二、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文章用反切结构分析法和统计数据研究了《篆隶万象名义》一书中重纽韵舌齿音的归属问题,发现书中重纽韵的舌齿音明显分为两类:章组、精组、日母和以母都应该归属于重纽四等;而来母、知组、云母和庄组则应该归属于重纽三等。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本文观点与陆志韦先生分析《王三》重纽的细小差异。

  • 标签: 《篆隶万象名义》 反切 重纽 数量统计 舌齿音
  • 简介:2002年8月下旬,英国利物浦大学英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AntoinetteRenouf教授应邀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作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并于2002年8月30日在教育部语用所作了题为“EnglishCorpusLinguisticsandtheWorkoftheResearch&DevelopmentUnitforEnglishStudies”的学术报告。Renouf教授回顾了英国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的历史,综述了前三代语料库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 标签: 语用 语料库语言学 英国英语 语言文字 观点 中心
  • 简介:文章分析了元代江西地区文人诗文用韵中的入声韵通押现象,以及这些通押现象在元代江西各地的分布情况。通过与现代江西赣方言入声韵的分布特征进行历史比较,指出元代江西地区入声韵的演变特征与现代江西赣方言大体一致,现代江西赣方言入声韵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元代已经基本确立。

  • 标签: 元代 江西赣方言 诗文用韵 入声韵演变
  • 简介:清初《音韵清浊鉴》是一部备受《四库提要》訾议的韵学著作,其所隐含的普通话音史价值未得到重视。该书声母和韵母部分不同符合契:声母部分采用传统三十六字母,保留全浊音;韵母部分则借鉴《中原音韵》的韵部系统,保留闭口韵部。其实声母保留的全浊音仅在于明音变,而非时音;韵母保留的三个闭口韵只因尊奉《中原音韵》使然,亦非时音。文章采用透视分离法的研究思路,将《音韵清浊鉴》复杂声韵系统中与反映时音无关的信息剥离出去,得出十八世纪初北京一带的实际声韵状况(声母22个,韵母37个)。

  • 标签: 《音韵清浊鉴》 透视分离法 十八世纪初 北京话声韵系统
  • 简介:<正>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计算语言成立了语言科学研讨会工作委员会并于1992年10月17日举行了首次会议。工作委员会由陆俭明教授负责。研讨会主要讨论如何发展语言学科,语言学的发展趋向和改进途径,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从繁琐的资料堆中解脱出来,如何利用计算机去辅助寻找语言规律,如何克服当前语言学研究中一些主观障碍,如何更新观念、更新方法,等等。研讨会不局限于纯学术讨论,还将对未来北京

  • 标签: 语言科学 计算语言学 中文系 研讨会 北京大学 语言学科
  • 简介:陈原(任别:1984.9~1990.5)语言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始终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摘自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陈章太(任期:1990.5~1991.3)立不易,建设更难;几经风雨,成就灿烂。

  • 标签: 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 教育部 所长 年历 学林出版社
  • 简介:粤东北部三县见组字在细音条件下只有/KiAC/类音节变音为龈腭音:^*[k]、^*[k^h]、^*[η]分别变成[t]、[t^h]、[η];音变后介音也流失了。/KiC/类音节不变。这个观察有别于前人的记述,但可以通过语图分析得到验证。借助音节建构的分析,文章说明不平衡的演变来自见组细音的两组音节内部结构的不同:/KiAC/类音节中K,与[i]同属音首,所以糅合为龈腭辅音;而/KiC/类音节中,[i]却作为韵核,与音首关系疏远,所以未能糅合。

  • 标签: 客家话 辅音音变 见组细音 音节建构 软腭音 龈腭化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原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成立于1956年,是根据国务院提出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而创建的。最早是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议》:“建议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五人至七人,组成词典计划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1)调查现有辞书机构的人员、资料和工作情况,作出合理改组的建议;(2)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的详细编纂计划;(3)拟订其他种类的词典的计划要点,并作出由何处负责编辑的建议。”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则正式提出“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编辑室由当时的中国大辞典编纂

  • 标签: 词典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推广普通话
  • 简介:2016年6月23日-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宄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揭牌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汉语史研究 南京大学 成立大会 学术史观 材料 研究所
  • 简介:庆祝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10周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成立20周年、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于2004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会上作了讲话。

  • 标签: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 语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