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湘语音系上的塞音从声学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不送气带声塞音、弛声塞音。本次实验没有发现送气塞音,过去记录的祁阳方言送气塞音,分别表现为弛声塞音、不送气带声塞音、送气清塞音,新化方言送气塞音实际上是送气清塞音。

  • 标签: 湘语 塞音 带声 弛声
  • 简介:中古汉语的全塞音(包括爆发音和塞擦音)声母一般认为是类似于英语法语那样不送气的常态带声(modalvoice)辅音。还有一种看法,高本汉构拟为"送气",黄笑山、麦耘认为到唐宋时代全类似于今天吴语那样的"清音浊流"或"气声化音"。本文在全新的发声态框架中,以亚洲南部各语系和南方汉语各方言的大量田野录音材料为基础,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古全实为听感浑浊的弛声(slackvoice),而不是听感清洌的常态带声;二、同样,次也是弛声;三、与此相关的是,古清音是"清冽嗓音"(clearvoice),它包括但不仅仅是"清声母"(voicelessOnset)。四是弛声消失(即"浊音清化")后低调变为送气清音,高调不送气。

  • 标签: 古全浊 弛声 清浊 平送仄不送 低送高不送
  • 简介:文章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和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对汉语方言中全上与次上声调相分的现象进行考察,整理描写这种音变现象的类型,指出上声全次分调是一种官话型的音变,在方言地图上以“漏斗式”的演变模式向东南方言扩散,东南方言在完成上声全次分调的过程中,有数种不同的演变类型。

  • 标签: 汉语方言 声调分化 上声 全浊 次浊 漏斗式
  • 简介:<正>所谓"拈",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前后有两个词是拈接出现的,表示比较、映衬、排斥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格"在迄今修辞学著述中尚未得见,而它确确实实被运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仅以"谐音"举例:(1)由此看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后,主流不是资本主义"出头",而是对新形势下怎样进行领导不熟悉,感到怵头。不是社员管不了,而是再用"大批判开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套办法不行了,要按政策办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1979年12月6日《河北日报》)"怵头"和"出头"是音近拈接的,

  • 标签: 拈初探
  • 简介:本文在王还(1983)的基础上,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都"与all的差异以及"都"本身的语法语义特征.(Ⅰ)尝试解释汉语中"都"与其所指词之间的一致关系;(Ⅱ)按照all的词性分类,对"都"和all作了更细致的比较,为学汉语的学生、教汉语的老师理清all与"都"的异同;(Ⅲ)讨论"是"字结构中的"都"与主宾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解释王还论文中几个有争议的例句;(Ⅳ)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都"句作出分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 标签: 全称量词 "都" 所指词 被复制
  • 简介:以上海话为例讨论吴语全塞音声母的感知特点时,我们发现本地人使用不同的音征来感知塞音:在前字位置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必要条件;在后字位置时,持阻时长短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首要条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全塞音声母在不同位置声学特征很不一样但均被感知为塞音的原因。

  • 标签: 吴语 上海话 全浊塞音声母 感知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字表、词表对实际阅读材料覆盖率的考察,发现字、词覆盖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在词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出的阅读识读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考察和计算发现,满意的阅读理解建立在0.95左右的识读率上。通过对不同词表所包含字数及其识读率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阅读者掌握的字词达到1:7以上才能达到这样的识读水平。学习汉语时,掌握近3千汉字的同时,应该掌握2—3万个左右的汉语词语。

  • 标签: 阅读理解 覆盖率 识读率 字词比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字句偏误句进行分析,归纳出留学生“”字句使用时的偏误类型包括遗漏、泛化、结构杂糅和内部偏误四种类型。根据对留学生使用“”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 标签: 留学生 &ldquo 比&rdquo 字句 偏误分析
  • 简介:摘要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一书中,作者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如黛西·布坎南、乔丹·贝克尔和梅特尔等。但是,文中的男性角色对女性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主人公盖茨虽然是实现美国梦的代言人,但他只是把黛西物化成自己实现理想的标志,最终也没能赢得爱情;庸俗粗鲁的汤姆只是把对女性的占有看成是财富的炫耀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小说的叙述者尼克把女性叙述成拜金、虚荣、做作、矫情的形象,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虽然文中的男性角色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不一,但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自己对女性的偏见。

  • 标签: 偏见 女性形象 男权社会
  • 简介:"XY还W"是一种传递反预期信息的结构式,在该结构式中,"还"是个反预期标记。各种类型的"XY还W"都传达反预期信息。"XY还W"与"XY更W"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用来传达反预期信息,后者用来表达递进的语义关系。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信息 递进
  • 简介:高本汉一共留下两份珍贵的遗产:一份是直线发展观,系结合比较与文献释读法打造而成。另一份是双线发展观,是纯粹由比较透视出来的结晶。20世纪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在高本汉的影响下,直线发展观偏荣,双线发展观偏枯。

  • 标签: 比较法 汉语历史音韵学 直线发展观 双线发展观
  • 简介:本文在维尔表意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他者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来检视其生活和研究。维尔不同寻常的童年生活、关系网和对宗教危机的反应塑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即认为世界是对话的和复调的。在维尔看来,“女性”是相互对话的“差异”或“分别”这对逻辑关系的监护人。她的母性意识恢复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及符号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维尔向我们展示了以三重维度为方法论的表意学,旨在创造内在关系并鼓励不同声音间的对话,借用生物“可塑性”术语,将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美学意义联系起来。当代苏珊·佩特丽莉的符号伦理学发展了维尔的表意学。

  • 标签: 对话质问 母性意识 他者逻辑 符号伦理学 表意学
  • 简介:文章对明清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中的“X+VP+比较标记+Y”式差句进行穷尽性分析描写,同时参考明清时期山东方言背景的其他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现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汉语北方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句的发展演变情况,并且从地域性上挖掘明清山东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句的某些特性;澄清人们在此句式研究问题上比较关注句式发展的时间性,而不注重地域性的挖掘的模糊认识。地域性的挖掘对汉语语法史研究又很有意义。

  • 标签: 差比句 时间性 地域性 山东方言
  • 简介:汉字构成的字元分析张天光,黄伯荣,翟万林近年来,对于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分析,部件分析似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偏旁分析。然而部件分析同样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样难具实用价值。本文拟对部件分析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同时对笔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

  • 标签: 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分析法 字元 单元字 合体字 汉字编码
  • 简介:语义学比较是已故邢公畹教授1994年提出的一种利用两种或几种具有共同文化源头的语言之间的深层语义对应规律,确定同源词的新方法.本文概括介绍语义学比较的提出、操作程序,举出了部分公式和具体的深层对应例证.在此基础上联系语音学比较论证了语义学比较的理论基础,指出:语义学比较并不是以寻找个别或少数的深层对应式为满足,它的根本目的是要证明两种语言词汇-语义系统的全部符合.凡是能够进入深层语义对应式中的语词,大体上都是同源词.因此,语义学比较是鉴定同源词的有效方法;汉台语之间的系统深层语义对应是它们历史同源关系的逻辑实证.

  • 标签: 语义学 同源词 对应 深层语义 台语 语言词汇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了不起的盖茨》的时代背景,联系世界女性主义思潮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的女性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对比了书中三个最主要的女性形象黛西、乔丹、茉特尔,透视父权制社会传统价值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力量博弈。

  • 标签: 父权社会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运动
  • 简介:摘要本文在语言构造层次性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来剖析“所”字短语“他所参观的工厂”以及“他所写的文章”,理清在教学中对“名词|代词+所+动词+的+名词|代词”这种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插入性扩展 领属关系
  • 简介:黔东苗语tiu3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符。tiu33语符原来是一个特殊实词,是一个冠词性质的含有“这/那……范围”意义的特指词,具有修饰、限制功能范畴,经过词汇化后,变成构词语素以致处所格(地理)标记。

  • 标签: 黔东苗语 tiu33 词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