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体育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深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体育以人类自身为服务对象,以健身和娱乐两大功能从物质上、精神上维系人的健康,不断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人的体育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人类高于温饱的较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的代表作之一《体育颂》把体育称为“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对所有人来说它犹如“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给全人类带来希望和阳光、带来生活的动力。体育是一种文化,它不同于动物出于本能的出击与自卫,它是人类数百万年来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的进化、体育的性质也在迅速地变迁。在古代严酷的生存竞争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方法: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95%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的功率自行车间歇运动和连续3天的30min、75%VO2max强度持续运动,8名田径运动员进行3种急性运动(10000m跑、1节强化训练课和1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运动),观察各种运动前后的唾液sIgA变化情况。结果:95%VO2max强度间歇运动后即刻唾液sIgA分泌率降低,3天连续运动后即刻的唾液sIgA分泌率逐渐下降,运动员强化训练课后唾液sIgA浓度降低。结果提示,大强度运动会降低唾液sIgA水平,长期耐力训练对黏膜免疫系统有累积性抑制作用。
简介:拟采用迁移范式,以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N2、P3作为主要指标,结合不同迁移方式和不同学习“方式”探讨学习者的知识表征方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内隐组和外显组被试在习得了一定的序列知识后,相对于标准序列的反应时,效应器迁移序列的反应时明显变慢;在脑电数据中,以N2的平均波幅作为指标,不管是内隐组还是外显组,标准序列与刺激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与效应器迁移序列却差异显著。对于P3的平均波幅的分析得出:在内隐组,标准序列与效应器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在外显组,两者却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效应器水平的编码机制是参与序列知识的学习的;且相对于知觉编码,不管以何种“方式”学习,效应器编码起的作用都要更大。
简介:对80名衡阳师范学院非体育教育专业的健康女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探索不同方式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操、拉丁舞、慢跑)对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的影响,综合评价几种有氧运动方式锻炼效果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发现:太极拳组的GLU、TC实验后都比实验前低,且实验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它测试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健身操组、拉丁组、慢跑组的GLU、TG、TC、LDL、ApoB实验后都比实验前低,HDL、ApoAl实验后都比实验前高,且实验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慢跑组对改善血脂成份相对较好,但运动组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四个组的HB值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太极拳组的运动对改善血脂效果相对较差,运动效果一般;健身操组、拉丁组、慢跑组的运动可降低血糖,改善血脂,运动效果良好,相对而言慢跑组效果最好。
简介: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一直是哲学的主题。如何认识和掌握世界是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人类活动的永恒追求。马克思认为,世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媒介的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方式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掌握世界"不只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更是生存论意义上的。体育是人们感知、认识、体验和完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儿童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表明体育是"人的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基本方式。体育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掌握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和体育情感观念方式实现的。对"健"的追求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终极价值诉求。在人类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体育方式认识掌握世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改善人与外部世界紧张关系的大智慧。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走训练对绝经女性密度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和作用。方法:筛选出36名绝经两年以上的女性,随机分为A(核心稳定性训练组)、B(快走训练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三组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BMD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标BGP、Ca、P、ALP、U-Pyd等。结果:(1)BMD变化:A组、B组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在实验后增加,C组略微降低但不明显。A组腰椎BMD增幅明显高于B组(P〈0.05);(2)生化指标变化:A组BGP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略低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U-Pyd排泄水平略低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增加绝经女性骨密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使人体更多部位骨骼得到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