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目的:为探讨持续跑台运动对快速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将16只5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大鼠进行每天一次,每周5天,为期9周的持续跑台运动。测定大鼠胫骨骨量、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运动组大鼠胫骨长度、胫骨湿重、灰分重量、表观骨密度、灰分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质骨宽度、类骨质表面积、类骨质厚度和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和侵蚀表面积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最大变形和弹性变形、弹性载荷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9周的持续跑台运动能够促进胫骨的纵向生长、骨量的增加和骨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加骨小梁数目,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小梁骨量,并且能够改善长骨的力学特性,增强长骨对抗骨折的能力。
简介:实验目的:以正常饮食和药物干预为对照,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实验材料与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饮食组(N)、高脂饮食组(H)、高脂运动组(HE)和高脂药物组(HI),运动方式为跑台运动,灌胃药物为吉非罗齐胶囊。实验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实验结果:H组、HE组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则显著下降;HE组较H组大鼠血清TG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但是TC、LDL-C水平相差不大;HI组大鼠对TG、TC、LDL-C和HDL-C水平都有明显作用。结论:运动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血脂水平,但与降脂药物作用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简介:目的:观察补充胆红素对不同强度运动造成的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运动营养补剂的研发,减少运动性损伤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以53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五个组,即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训练组、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补胆红素组、大强度运动训练组、大强度运动训练补胆红素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补胆红素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强抗氧化剂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与分析肝组织SOD的活性与MDA的含量。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和大强度运动训练能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增加;补充胆红素使其凋亡率下降,其原因与补充胆红素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有关。
简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在诸多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线粒体生成、脂肪酸代谢、血糖代谢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等方面。研究认为,调节PGC—1α的生理生化功能,可治疗肥胖等慢性疾病,可将PGC—1α作为控制体重的新药物靶点,因此,本文就PGC—1α在控制体重方面的特征、可能涉及的生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补铁对运动性贫血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训练组(T)、小剂量补铁+训练组(S+T)、中剂量补铁+训练组(M+T)和大剂量补铁+训练组(L+T),各组大鼠均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训练8周,每周训练6天,补铁大鼠从第5周开始补铁。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样,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Ⅳ(CⅠ~Ⅳ)活性。结果与T组相比,S+T组和M+T组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CⅣ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L+T组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和CⅢ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大强度运动训练可导致大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训练期间复合补铁可提高大鼠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并可提高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机体有氧工作能力,且中剂量补铁综合效应最佳。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方式对骨骼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住安静组(LC)、低住低练组(Lo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低练组(HiLo),每组10只。实验采用美国Hypoxico公司生产常压低氧舱,低氧浓度控制在15.4%左右。大鼠采用动物跑台进行运动,低住组运动强度为35m/min、高住组运动强度为30m/min,1h/d,5d/wk,持续4wk,4wk后测定大鼠股四头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及相关指标。结果:1)低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H、GSH-PX、GST、GR、T-AOC的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住安静组(P<0.05),低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MDA含量显著低于低住安静组(P<0.05);2)低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H、GSH-PX、T-AOC最高,MDA含量最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低住低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低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T、GR、-SH的活性与低住低练组比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住高练和高住低练这两种训练方法都能提高机体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简介:目的比较间歇低氧训练和高住低练两种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将108只大鼠分为6组,经过4周的训练后测得其血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安静状态下,各组红细胞数量均高于常氧对照组,高住低练组高于间歇低氧运动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即刻状态下及运动3h状态下,高住组红细胞高于间歇低氧组,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低练对照组低于间歇低氧组,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安静状态下及运动即刻状态下,红细胞压积高住组低于间歇低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低于间歇低氧运动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3h红细胞压积高住低练组低于间歇低氧运动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安静状态下,血红蛋白高住组高于间歇低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状态下高住低练组均高于间歇低氧运动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低氧运动组和高住低练组比单纯运动训练和单纯低氧更能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
简介:从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的角度,探讨有氧训练抗运动疲劳的效应和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力竭运动组(L)和有氧训练组(T),每组8只,T组进行6周有氧训练后,将L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下至力竭时间,T组再进行同等时间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并进行MPTP开放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Ca^2+转运检测。结果:1)与D组相比,T组和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1);与T组相比,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5)。2)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5)。3)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力竭运动会引起MPTP的高通透性开放,造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Ca^2+大量释放,而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性地降低MPTP的开放程度,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和Ca^2+的丢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