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20-59岁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调查问卷中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χ^2检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北省20-59岁人群BMI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类型、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结论超重肥胖现象在湖北省城乡居民中广为流行,在20-59岁人群中超重肥胖流行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城镇男性居民;以BMI正常组作为参照组,分析BMI过轻组和BMI超重肥胖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
简介: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干预对我国成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等国内文献数据库,获得有关有氧运动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研究中,通过有氧运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可以显著增大SDNN(p=0.0004〈0.05)、r-MSSD(p=0.002〈0.05)、HF(p〈0.00001〈0.05),显著降低LF(p=0.01〈0.05)、LF/HF(p=0.005〈0.0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按年龄分组,30岁以上p=0.0009(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30岁以下p=0.1(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总效应量p=0.0004(p〈0.05),说明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按干预时间长短分组,干预时间12周以上p=0.02(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干预时间12周以下p=0.13(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效应量p=0.01(p〈0.05),说明干预后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氧运动干预可以增大我国成年人心率变异性,但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偏倚,所以本研究结果还需更高质量研究进行论证。
简介:采用2005年福建省三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初步探索。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城乡种类等10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步行时间和工作时间等行为方式等8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两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简介: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以锻炼心堙学作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文献数据进行科学图谱分析,梳理国外锻炼心理学研究脉络,以呈现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表明,国外锻炼心理学在研究者群体中尚未形成研究热点;引领学科研究的团队和机构集中在荚美两国的著名大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锻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来源于社会认知心理学,而学科研究的信效度问题成为国外研究者们的焦点议题;锻炼心理学中质性研究和青少年问题成为当前的国外研究前沿。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昆明市成年男性群体进行健身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其结果是:昆明市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男性中,青年男性多安排在下午四点以后和晚上进行,周末参与锻炼相对较为集中人数也多,中老年男性则多安排在早晨、下午或晚饭后进行;在学历结构上,中青年男性多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约有2成具有研究生学历,老年男性相对学历程度偏低,且身体状况也远不及中青年男性;中青年男性群体(尤其是青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项目选择较为丰富(多为2-3项),老年和离退休男性群体健身锻炼项目选择较为单一固定,但这一群体锻炼意识和持久性较强;中青年群体由于收入水平较一般群体高,可用于锻炼方面的支出相对也多,而且他们获取健身锻炼的信息量大、渠道多样,所接受健身方面的指导也较广;老年男性群体因多种因素和观念的影响,他们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相对较少,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一些新健身理念短时间难以接触到,这也是造成这一群体健身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总之,影响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昆明市成年男性健身锻炼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