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简介:目的:广东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在备战第12届全运会期间,存在后程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对马丽芸专项速耐训练进行监控,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专项训练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广东优秀小轮车运动员马丽芸为研究对象。对其比赛及5种常用专项速耐训练手段进行乳酸和心率监测,并于阶段训练前、后进行30s无氧功测试,评价训练效果。结果:1)比赛强度监控:2次比赛后的乳酸峰值均为15.2mmol/L。2)场地1km间歇训练:乳酸值11.25~13.15mmol/L。3)全程技术训练:乳酸值11.57~14.18mmol/L。4)出发和全程测试:乳酸值13.94~15.21mmol/L。5)功率车40s间歇训练:方法1,乳酸值10.7~13.9mmol/L;方法2,乳酸值13~15.3mmol/L。6)30s无氧功测试:阶段训练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运动后乳酸与训练前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1)小轮车运动是一个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2)场地1km间歇训练和功率车40s间歇训练方法1,这两种手段主要起提高机体乳酸耐受力的作用,可用于耐乳酸训练。3)全程技术训练中,乳酸有较高累积,不适于耐乳酸训练。4)出发+全程测试和功率车40s间歇训练方法2,这两种手段都能达到马丽芸比赛时的乳酸强度,对提高其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作用。5)所采用的针对性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提高马丽芸的爆发力和专项速耐有比较好的效果。
简介:探讨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对10~20岁男性青少年63名,依据年龄分为10~15岁和16~20岁组;依据是否从事规律的运动训练,再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超声法测量跟骨BMD,下肢跳跃能力指标使用日产ReboundJumping测跳仪测量.结果:男性青少年的BMD在整个青春期呈上升趋势,且10~15岁和16~20岁组BMD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BMD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密度;男性青少年的BMD与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此相关度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