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背景: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能量消耗较其它专业学生的大,因此,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一些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营养方法,对其身心健康及专业技术的发展将有所裨益。研究目的: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能量消耗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从计算能量消耗,合理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章采用访谈法、生活观察法、文献法和调查问卷法。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每日能量消耗量男生平均为3472.75kcal,女生为3061.66kcal,超出了RDA中的重体力活动的参考摄入量。结论与建议:建议体育专业大学生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有限的时间和能量更多地用于学习和体育锻炼上。
简介:目的:采用新开发的总能量消耗的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象共46人,其中16名中年男性(平均年龄51.4岁),14名中年女性(平均年龄49.9岁)和16名年轻女性(平均年龄19.1岁)。使用新开发的软件(2011年芬兰Oy公司出产MoveSense心率监测分析仪),对24小时的心率能耗数据进行监控,并与用双标水法测得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用BlandAltman对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测定方法在群体水平中得出的能量消耗值相似,平均为-8.6kcal/天,而在个体水平中存在较大差异,46例研究对象中有44例(96%,)能量消耗值在±2SD范围内,出现平均下降趋势,并没有任何过高或过低倾向。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每日评价能耗的心率软件系统尚需进一步研发,以适用于独立个体。
简介:目的:通过高温高湿及一般环境有氧运动与减体重相关指标的测试和评价,了解不同环境有氧运动对机体减体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8名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环境有氧运动(50min65%VO2max强度)前后体重、等速肌力、能量代谢、反应时等指标。结果:相同生理负荷下在高温高湿和常温常湿两种环境中分别进行一次性有氧运动50min,高温高湿下体重下降1.91%,幅度略大于常温常湿;高温高湿组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较常温常湿组高1.52%,运动后2h能量消耗较常温常湿组高0.95%,睡眠8h的能量代谢较常温常湿组高14.8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员能够耐受在不同环境温度进行的减控重训练,主观上能够接受(33℃、60%)的热环境;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有氧运动后,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疲劳指数和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变化,最大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在不同环境下有氧运动后均出现下降趋势,反应时在不同环境运动后时间有所缩短,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一次性有氧运动对力量素质、肌肉耐力和反应能力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不利影响。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中通过有氧运动进行减体重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在减体重期间,为减少力量的丢失,在进行减体重的有氧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简介:借鉴生态学理论,通过引入生态学LOGISTIC模型,模拟研究我国青少年体育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及其特征。首先详细阐述了青少年体育生态系统的成员及子系统构成,并借鉴经济增长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分析对青少年体育生态系统的影响,然后,根据LOGISTIC模型的推理,刻画出青少年体育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为青少年体育生态系统的科学决策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