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抗战的凯歌声中,我晋察冀军区所属冀察区刘道生将军、段书权将军各率部于1945年8月23日,解放了日伪“蒙疆”自治政府首府张家口(又称张垣)。张家口的解放,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因此,“1945年8月23日晚上,斯大林元帅下令,莫斯科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都齐鸣礼炮二十一响,庆祝中国人民的军队解放日伪蒙疆政府首都张家口”。(见张学新回忆录《长城内外烽火中》)

  • 标签: 张家口 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 晋察冀边区 抗战胜利 文艺创作
  • 简介:一部抗日战争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历史。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列,成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革命武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英勇战斗,对坚持长期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起了主要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决定力量 抗战胜利 抗日游击战争
  • 简介:1931-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岳阳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特别是1938年11月岳阳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岳阳狂轰滥炸,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岳阳境内军民相扶相携,奋勇抗战,与南进日军展开四次"湘北会战",发生很多惨烈战斗,涌现许多英雄人物。岳阳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岳阳抗战 地位和作用 伤亡损失 日军罪行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抗日军的残暴,岳阳民众自发保卫家园、破坏敌军设施,舍生取义,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付出了世所罕见的牺牲,用满腔的爱乡爱国热忱,浇筑了抗日战争的铜墙铁壁。

  • 标签: 岳阳民众 平江县华侨 临湘农民 英勇抗日
  • 简介:五代科举承唐制,原则上年年开考,不举行殿试.由于国家分裂,政局不稳,每次各科参试者少则百余人,最多3000人.进士科每次一般录取几人至十几人不等,最多的一次为25人.宋中期以后一般都有殿试,各科参加省试(即会试)者最多时达到44,562人.进士科录取每次一般在100-400人之间,最多一次达998人.因此,在五代时夺个状元所须战胜的对手比宋中期以后少得多.

  • 标签: 五代状元 强劲对手 甚少
  • 简介: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城市政府将目光放到了城市旧城改造上。旧城改造迎合了城市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得是历史文化遗产遭遇破坏和遗失。本文在对旧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重庆市内抗战遗址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以重庆市抗战遗址公园的建造为例,对抗战遗址公园建造原则及保护模式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抗战遗址保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

  • 标签: 旧城改造 抗战遗址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1942年至1943年间宋美龄历时7个月的访美之行,以会见美国政要、发表演讲等方式,就关援、缅战及战后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迫使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极大限度地宣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阐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日态度和决心,充分展示了她杰出的外交才能,应予充分肯定。

  • 标签: 抗战 宋关龄 访美
  • 简介:抗战时期,金华一跃成为“浙江的心脏”、“东南文艺的据点”,文艺活动空前繁荣。本文分析抗战时期金华文艺的显著特点和发展原因,并阐述其影响。

  • 标签: 抗日战争 金华文艺 民族觉醒
  • 简介:抗战时期,为了解决粮食不足问题,国民政府于1941年起实施了田赋征实政策,阐述了田赋征实的实施背景、河南田赋征实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了河南田赋征实的得失。

  • 标签: 抗战时期 河南 田赋征实
  • 简介:1937年末,随着浙西各地沦陷,数百万难民涌入浙江后方,遂形成了抗战前期浙江难民群体。难民救济就成为浙江官方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救济难民,浙江省政府成立了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浙江省分会作为难民救济的主管机构。浙江省分会通过消极救济与积极救济的方式开展救济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为抗战后期浙江救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抗战前期 浙江官方 难民救济
  • 简介: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面对特殊的历史形势与社会现实,她本着文学为本的精神,用自己的感触去触摸真实的现实。她避开战争的宏大背景,去描写生活在战争中的普通民众;对历来是讴歌对象的知识分子,在抗战背景下,萧红却看出其知识分子的痼疾需要清醒面对;在对战争题材的操作上,真正的性别特征和战争之于女性的特殊体验却因被隐匿在大的国家民族话语的框架中而处于缺席或缺失的状态,萧红对这一状态下女性的书写,浮出历史的地表。

  • 标签: 战争 个人化书写 萧红
  • 简介:抗战初期,国立北平图书馆面临严重的经费方面的挑战。"七七事变",平馆部分人员与业务向西南迁移。因平馆主持人袁同礼与中基会美方董事对时局有不同的判断,二者在是否南迁的问题上产生歧见,导致南迁人员面临经费停顿的挑战。与此同时,平馆本部也因业务缩减而面临经费紧缩的问题。经费是此次冲突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袁同礼为之多方设法,最终化解了此次危机。经此波折,平馆的财务中心、行政中心顺利转移到昆明办事处,战乱中平馆的事业基础得以保存。

  • 标签: 北平图书馆 袁同礼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 南迁 经费
  • 简介:作为抗战洪流中一个特殊群体的国立中学,已成为进步思想和进步人才的熔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后方的人才供给。其中的国立第六中学的进步教员李广田和瞿亚先,用他们的诗和歌曲带领一批青年群体所进行的一系列抗战文化活动成为了抗战史上的一抹亮色。

  • 标签: 李广田 瞿亚先 国立六中 抗战文化
  • 简介:抗战时期,出版人以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感发国人,激励民气,掀起了屈原研究出版的热潮。从内容上来看,与屈原有关的出版分为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性著作和对屈原作品的现代注释、翻译。现代学人的屈原研究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为新的特色。

  • 标签: 屈原研究 出版 抗战时期
  • 简介:文章对民盟宪政观的主要内容、局限性及积极意义进行了总结分析.中国民主同盟的宪政观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它主要以宪法为中心同时包括:宪法与人民的关系,宪法与政党的关系以及宪法与政府的关系3个方面.民盟宪政观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首先近代宪政思想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的必然产物;其次20世纪40年代各派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必然结果;最后民盟内部的成员组成对宪政观的产生起了很大影响.民盟宪政观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畸形发展是民盟宪政观的历史局限;其次,民盟宪政观脱离40年代的政治经济条件是其现实局限.民盟宪政观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供了一次使中国和平进入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尝试;其次它为建立高效、民主的现代化中国政府奠定了基础;最后它探索了一种处理现代化国家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新模式.

  • 标签: 民盟宪政观 内容 原因 局限 意义 抗战时期
  • 简介:“80”“90”农民工数量庞大,他(她)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蚂蚁雄兵”和发展前行力量的重要构成。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的主力,其实力、合力与潜在的能量巨大,新生代农民工悟性好、接受力强、可塑性大,受训他们的正能量很可观。保证经济发展有后劲、保持经济活跃均需要新生代农民民工及贡献。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刚性需求,受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提供可持续发展之力的“能源”;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容与标志。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培训 全面发展
  • 简介:抗战时期,根据地党和政府与民众团体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是和谐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思想认识的影响,根据地部分党政干部民众工作中的不足和民众团体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成为制约党与民众团体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障碍。为克服这些问题与不足,党通过规范党(政)民关系,发扬民主和实行“三三制”,以及开展整风等措施调整与民众团体的关系。党的这些努力与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根据地 民众团体
  • 简介: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抗战形势及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和发展来考察《大公报》(桂林版)的创办和发展过程结合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大公报汉桂林版)的言论内容及效果来考察((大公报》(桂林版)的创办在桂林抗战文化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思考桂林抗战文化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 标签: 《大公报》(桂林版)桂林抗战文化
  • 简介:“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民众进行了十四年抗日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总结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利用多种载体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东北抗战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东北抗战时期胜利实践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东北抗战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途径
  • 简介: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作家在抗战时期分别塑造了强女人、苦女人、俗女人这样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的生存现状、孤独的悲剧美以及对女性文学现代性的贡献.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多样化,女性文学的发展添上了亮色.

  • 标签: 女性意识 生存之痛 女性文学现代性 孤独的悲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