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小说《推拿》的电视剧改编引起了视觉媒体消费大众对盲人的关注,审美地呈现了盲人的生活面貌,满足了消费大众的心理需要,但其缺乏盲人生存焦虑的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崇江湖气。

  • 标签: 审美形象 生存困境 江湖气
  • 简介: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促进了影视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繁荣。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继柳青、杜鹏程之后,陕西文坛最著名的三位作家,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贾平凹的《秦腔》,都是洋溢着秦风秦韵的“陕西制造”,且都以榜首的位置,三次摘得茅盾文学奖,荣耀了陕西文学的辉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与影视的“联姻”,实现了观赏上的直观性、表现空间上的自由性。相对文学作品形象的间接性而言,影视作品更富有时空张力,能够更直接地将文学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具体可视的银幕或屏幕形象,使读者获得更为强烈的审美观感,使得文学名著显示出附属于影视作品而产生的独特魅力。

  • 标签: 陕西文学名著 影视改编 互动价值
  • 简介:曹禺对巴金的小说《家》进行了改编,创作了剧本《家》。剧本《家》与原著相比,有很大的出入,对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都有所删减和改变,凸显了情感部分的内容,强化了追求自由,人性解放和两性平等等内容,凭借着独到的表现方式和特有的独创性,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艺术的整合和审美意义上的重新构建,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使剧本《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剧本《家》的独创性,从主题挖掘、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探索剧作家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 标签: 曹禺《家》 剧本 独创性
  • 简介:本文从电影《喜福会》的艺术表现、情节删改及寓意转变三个方面入手,对电影作品的改编进行评价及对比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异同,进而试论电影改编对小说主题的呈现。

  • 标签: 《喜福会》 电影 小说
  • 简介:与原作《太阳黑子》的默默无闻不同,《烈日灼心》自上映起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文本对照的角度来看,《烈日灼心》存在着细节的匮乏、反转的悖论、救赎的无力等诸多问题。电影在技术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在观影时会有种紧张的压迫感。影片在追问人性的深度上是有所欠缺的,并未继续窥探原作中令人战栗的人性丑恶的地带,而本应从精神黑洞中进射的救赎之光也变得暗淡无神。

  • 标签: 烈日灼心 人性 救赎 悖论
  • 简介:戏曲对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是一个从“史余”到“诗余”的载体转变过程。唐宋传奇以人物为中心,常用史传的形式外壳来记叙虚拟的故事内核,在叙事上有着先天优势,注重故事情节的铺展;同类题材的戏曲改编则以脚色为核心,曲白、意境都延续着格律诗歌的诗性品格,结构上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 标签: 唐宋传奇 戏曲改编 史传 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