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早于山水画,并深刻影响了山水画的构思和表达,以及对意境的追求。有声画,无声诗,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诗画之间的关系。明代以后,诗画渐渐脱节,不再是唐宋时期的情景了。
简介:谢天运山水诗极具色彩美,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他追求“清”的旷味,笔下景物极为清美,不缨垢氛,受玄学、佛学影响,景物有种清逸远韵。谢灵运喜欢纵深旅游,其诗有着“深远”的风貌,别具幽趣,有种杳冥飘渺的神秘气息。谢诗又有艳丽的一面,色彩鲜艳、构图均衡的景物描绘随处可见。谢诗有种澄鲜晶莹之美,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简介: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清新自然。他将绘画技巧融入其中,使其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诗与画的和谐。本文从色彩、布局的角度浅析王维精妙绝美的山水诗,探究其诗歌的绘画艺术。
简介: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言佛理,旨在化解心中的郁结,慰藉狂傲而落寞的心灵,消解政治上的失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躁动和愤懑.谢灵运借玄言佛理来求得心灵的达观和镇静,是以理化情.玄言佛理在其山水诗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玄思和理趣.
简介:中西诗歌的共性是人类精神普遍性的一种体现,也是比较美学的基础之一。唯其具有的共性,才提供了二者间可比较的层次,使得诗歌比较美学更为丰富、有趣。比较中西山水诗在审美情趣、审美追求方面的不同,才能更好地欣赏中西山水诗并把握它们创作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心态。
简介:生态学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代山水诗人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理论.他们都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健康、淳朴的精神价值。他们提倡人类应该正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中西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这两者也还是许多不同之处的.本文将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并将它们进行相应的比较。
简介:出自文艺评论家笔下和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的“七月”诗派或者“七月派”诗人,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学见解和艺术风格近似自然形成的,自觉结合的,而不是由谁有意发起并发表什么宣言之后组织起来的文学社团。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简介:王阳明九华山山水诗的精神内核是:山水情怀、“圣贤”人格、归隐情结和“乐境”追求。九华山诗就其思想内容而言,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万物中寻找“自我”人格的精神风范;就其审美价值而言,集中地表现了九华山的神灵之奇和佛国风光,力透九华山水的性灵与神韵,努力发现九华山“深藏不露”、“空灵清静”的朦胧之美;就其艺术构思而言,多采用组诗的形式,表现出阳明诗风飘逸俊爽的风格。
简介:袁可嘉认为现代化的诗是辨证的(作曲线进行)、包含的(包含可能融进诗中的种种经验)、戏剧的(从矛盾到和谐)、复杂的(有时也就是晦涩的)、创造的(诗是象征的行为)、有机的和现代的。他认为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穆旦的《春》是极其符合这三个新诗现代化的特征。新诗现代化传统开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新天地.显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同西方当代诗学的接轨。
简介:《诗》学是汉代高雅形式的四言诗的创作背景。从《诗经》本文的实用典雅到春秋以来的“赋诗言志”,再到战国以至汉代的《诗》学理论的宗经、征圣、明道到“美刺”的批评,主旨皆在遵循传统而付诸实用,未曾出现四言诗创作的新见,使四言诗在汉代走向衰落。
简介:“新感觉派”作家在艺术手法和创作旨趣方面区别于张资平、叶灵凤、章克标等旱期海派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异域情调”,在小说语汇、意蕴等方面均有所表现,这种“异域情调”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简介:“性灵说”是公安派的核心观点,对打破前后七子复古樊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影响深远。通过概述其内涵及审美特征,辨析各家批评之说,指出“性灵说”的精华对今人创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简介:"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而《现代》派作为具有鲜明的烙有现代主义印记的流派,在艺术上以新鲜、奇特、怪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而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出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所以本文试图从视角、时间、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来捕捉这种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新感觉,探索其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
简介:偶然在书店翻阅吴世昌先生的《罗音室学术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三卷中有一篇《郁达失旧诗用僻典》(593-595页),谈的是郁氏寄赠弘一法师的一首七律诗:
简介:'性灵'说可视为公安派一以贯之的诗文理论的核心.但这一理论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诗文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所主张的'性灵'由于受社会思潮、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有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剖析袁宏道性灵理论的演进发展的复杂过程来明晰此种区别,从而达到对公安派诗文理论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的深入理解.
简介:文章从《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的意图几方面论述了《木兰诗》的要害是宣传'孝道'.
简介:中国山水文学的产生与确立与庄子美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陶渊明、李白、苏轼与辛弃疾则是三个层次的代表人物。庄子美学给中国古代士大夫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创作。庄子美学对古代山水文学的影响深远。
简介:林纾的绘画以晚年的山水画数量最多,影响最大。通过思乡图、幽居读书图、松竹图、消闲郊游图等作品,寄托了林纾渴望远离喧嚣尘世,回归自然的隐者情怀,这与他儒释道兼具的文化学识、师承关系及清狷的个性有关。
简介:本文主要从人工古水系和雕刻艺术的角度对宏村的建筑美学进行探究,阐述了宏村的水系建筑布局及美学特征.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这种美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简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人物命名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其角色的选择更是暗含着符号的双轴操作。影片中的"双故事"互不相让,虽然意义相悖,却不能相互取消,甚至在情节上可以相互补充。影片的符号文本内蕴丰富,接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之进行不同的解释。
山水画与山水诗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色彩美
浅析王维山水诗的绘画艺术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以理化情
试谈中西山水诗审美观物态度之差异
生态视角下中国古代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比较
关于“七月”诗派
平生山水最多缘,独此相逢容有数——王阳明九华山山水诗论析
以《春》为例透视“九叶诗派”的新诗现代化
汉代四言诗的《诗》学背景
“新感觉派”小说的“异域情调”
公安派“性灵说”今辨
《现代》派小说叙述模式的变革
郁达夫诗用僻典
试论公安派'性灵论'的转化
《木兰诗》的要害是'尽孝道'--《木兰诗》主题别解
庄子美学对山水文学的影响
论林纾山水画中的隐者情怀
徽派古村落宏村建筑美学探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符号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