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初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科玄之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然而人们较为重视的是科学能否指导人生观及由此引发的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至于论战事件的内容及形式对我国现实社会民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
简介:《旧唐书《旧唐书·玄宗本纪下》疑义考辨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此对下卷中存在的差讹,包括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简介:禅宗发展到南宋,不仅僧风腐败,而且禅风颓废,不立文字的禅宗变成了文字禅,再而演变为注释禅。天童正觉逆时风而倡导默照禅,企图复达唐古风。默照禅在禅宗史上虽属昙花一现,但毕竟是美丽的,有其独特色彩。
简介:释玄高是公元五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一位禅僧,他历经后秦、西秦、北凉、北魏四个政权,几乎走遍当时各个佛教兴盛之地。他聪颖过人,禅法高深,直至成为北魏太子拓跋晃的门师,却因卷入朝中政治斗争,于太武灭佛前罹难。以往学人对玄高的研究多在论及相关史实、佛教胜地时略提其人其事。笔者不揣鄙陋,通过对《高僧传·释玄高传》及相关史料的仔细爬梳,以期探究这位禅师游历、弘法、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等前人未曾涉及的相关问题。
简介:钟嵘在《诗品》中认为刘琨、郭璞变革永嘉平淡诗风系因“彼众我寡”而告于失败。然而,刘、郭的失败并非仅仅因为人数上的“彼众我寡”,还与“彼“”我“双方的社会地位有关,其中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东晋政坛的权势之士大都喜好清谈,贵玄崇虚,所以在他们的推动下,平淡诗风在东晋得以传承,并最终促成了玄言诗在东晋的兴盛。
简介:艾丽丝·默多克的第四部小说《钟》通过文学的方式阐释了作家关于“形而上”与“经验主义”兼而并蓄的道德哲学。小说里,介于茵堡修道院与世俗伦敦生活之间的茵堡农庄实验式生活是默多克对调和两种道德观念进行的尝试。在小说人物塑造上,对“习俗型”和“神经质型”人物的批判,对在“责任”与“精神转变”之间进行勇敢尝试的人物的刻画,体现出默多克试图在“形而上”与“经验主义”道德理念之间进行平衡的努力。
简介:默顿命题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在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的观点十分盛行的历史情况下,它打破了完全对立说所造成的思想樊篱而告诉人们,仅仅看到宗教与科学在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的对立是肤浅的和简单化的观点,二者在某些侧面还存在着统一性,甚至还可以互相利用.宗教与科学的这种统一性,对于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简介:现代哲学研究聚焦于人类主体自身的探索上,对人性及人类本真内涵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本文以伽达默尔文本观为理解视域,从教育哲学的深层视点解读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一种共享共悟的“人—人”关系而非相峙的“人—物”关系;师生关系是互动互融的对话关系而非教与学隔裂的独立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开放的理解关系而非封闭的主从灌输关系;师生关系是共生共长的视界融合关系而非教化的训导关系。
简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机械制造家,其主要活动发生在魏明帝曹叔和齐王曹芳时期。他革新了织绫机,提高了功效四五倍;革新创造了指南车、翻车、水转百戏;因遭无理诘难,其改进诸葛亮连弩的想法和改进发石车的设计未能成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中有傅玄对马钧的高度赞誉和评价。
简介:从志贺重昂的风景美论、冈仓天心的日本茶文化美论到和辶十哲郎、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土居光知、九鬼周造、久松潜一、冈崎义惠等人的文论,日本美学诸概念、诸范畴逐渐被提炼出来,最后到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品,日本古典美学三大基础概念在现代美学的体系架构内才得以被深入阐发。
简介:宗教研究者大多囿于信仰主义或科学主义之限,而不能超拔其上来进行客观研究。文章重提汤用彤先生“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的研究方法,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探索架设历史与信仰之间的桥梁,希冀对宗教研究有所助益。
“科玄之战”的价值之思
《旧唐书·玄宗本纪下》疑义考辨
默照禅散论
释玄高之游历、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
析“彼众我寡,未能变俗”——兼论玄言诗在东晋兴盛之因
《钟》:艾丽丝·默多克道德哲学之文学阐释
宗教是科学的天敌吗?——兼论默顿命题的理论意义
从伽达默尔文本观视角解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三国志》裴注"傅玄序"解读——机械制造大师马钧的幸与不幸
论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以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为中心
历史与信仰之间--重提汤用彤先生"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