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价值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兴趣、目的等等——的效用。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简介: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是一则关于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的寓言,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培尔的“白日梦”是其兽性因子的表达与彰显,培尔的“出行”是对伦理责任的逃逸和规避,是其理性意志处于蒙昧状态、非理性意志肆意膨胀的体现;培尔的“归家”是其理性意识得到提升,克服非理性意志,摆脱兽性因子,向人性因子靠拢的选择,最终成为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本文紧扣“白日梦”“出行…‘归家”三条伦理主线,通过逐一解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来试图剖析易卜生蕴含在作品深处的道德旨趣:在受到道德指引、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的理性意志就会增强,人性因子得以彰显,人会成为一种伦理的存在;如果缺乏伦理意识,违背道德准则,缺乏道德指引,人的非理性意志就会占据上风,兽性因子就会失控,人就会误入歧途,实施伦理犯罪,引发伦理混乱。
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译者必须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译者应该具备诚信、责任、规范和正义等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翻译荣辱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骆贤凤专著《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就是一部翻译伦理研究的力作。
简介:以伦理学视角观察,共享理念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共享理念可以按照社会领域划分为不同类别,经济共享是其中之一。中西伦理思想特别是经济伦理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对经济共享作了论说,这对人们进一步思考经济共享极有价值。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共享是一个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分配意义上的范畴,是指人们共享经济领域得到道德和法律认可的财富、权利、机会等,是人们之间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一种经济伦理关系。经济共享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伦理价值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达成经济共享,必须采取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坚持依规公平分享、消除贫困、扶持弱势群体并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