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精神的衰落》1951年8月16日《寰宇消息报》第二版本报的各位读者不会不知道前不久发生的“搭便车杀人案”(详见本报8月15日第四版,邻州消息),当这个消息传出时,令人震惊的不是一个无辜之人的死。
简介:大多数中国人去美国,即使不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学美国的致富之道的。但是,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如何学学美国人的“穷”。刚到美国的中国人总会发现,美国人的手头之紧,往往超过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不少。
简介:<正>美国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块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见地皮搁在那里没用,就把它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新主人灵机一动,跑到当地政府部门说我有一块地皮,我愿意无偿捐献给政府,但我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因此这块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学。政府如获至宝,当即就同意了。于是,他把地皮的2/3捐给了政府。不久,一所颇具规模的大学就矗立在了这块不毛之地上。聪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学生公寓、餐厅、商场、酒吧、影剧院等等,形成了大学门前的商业一条街。没多久,地皮的损失就从商业街的赢利中赚了回来。
简介:<正>大多数中国人来美国,即使不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学美国的“致富之道”。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如何学学美国人的穷。刚来美国的中国人总会发现,美国人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不少。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父亲是一位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50多万美
简介:不知道看过迈克尔·杰克逊悼念仪式的朋友,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国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在致辞时谈起了他和杰克逊交往中的一件趣事——他和杰克逊两人坐在地毯上一起吃炸鸡——站在他身后的湖人球星科比笑了起来,台下杰克逊的家人也笑了起来。
简介:<正>我到美国纽约商学院学习的第一个学期里,就打了一份很轻松的工。这使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校外的美国人,感受到了他们在金钱上的“较真儿”。那是在一个周末,我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招聘一个刚刚来自中国大陆的学商业的学生,每晚7时到9时到他家中,给他详细讲解中国的社交礼仪和与商人打交道的规则等等,每小时50美金。我打过了电话去,向他详细介绍了我的情况,
简介:熟练地运用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并掌握英语中常用的生动活泼的习语。
简介: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不错,我们在饭桌上就可以看见最典型的中国人:右手拿副筷子,左手捧着只瓷碗,鼻子尖在酸辣汤里。中国人说起国家或者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所用的量词是“口”,也就是吃饭的嘴。如果眼睛看见了米,就可以安心养神,“眯”着眼睛笑了。至于肚子,
简介:<正>德国的富有是世界公认的。但是,不少中国人到德国学习或观光之后,却得出了德国人“抠门”的印象。听听这些“抠门”的故事,也许可以悟出一点德国人致富的门路,不妨学习一二。
简介:<正>许多人都称赞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源于德国人常年的环保意识。德国环保部门规定,生活垃圾必须分类。德国人家里都至少有四五个垃圾桶,分别装生态垃圾(蔬菜叶子、水果皮等)、化学垃圾(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旧纸张等)和普通垃圾
简介:第一章1943年对于德国来说并不值得纪念。来自于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工业区,连城市的居住区也成为了目标,大量的妇女和儿童被疏散到了乡村。
简介: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园艺公司部门经理施密勒先生的不吝赐教,我特地邀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吃午餐.
简介:华灯初上,几乎每一家韩食快餐店都座无虚席,那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推崇备至的肯德基、麦当劳反倒显得非常冷清。以前,在电视上报纸上,没少看到关于韩国人爱国的报道,但那时,感知只是停留在想象的层面。前几天,表妹远嫁韩国,作为陪亲,我有幸到韩国一游,才真切感受到韩国人的爱国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驱车从机场进入首尔市区时,一路上,我看到街道上、商店里甚
简介:<正>作为柏杨的妻子,观察柏杨,把焦距拉得太近,跟拉得太远一样,恐怕和真相都不相符。认识柏杨之前,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肉跳,想象中他是一位坐过九年多政治牢,手持钢刀,吞吐利剑的人物,和他交往,就像鸡蛋碰石
简介:8月8日晴一个甲子的轮回,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60年的时间一晃擦肩而过……——题记
简介:<正>只有在美国……比萨饼能比救护车更快到达你的门口只有在美国……在滑冰场的门口有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只有在美国……药店让病人走到最后面去取药,但是健康人却可以在最前面买到烟
简介:<正>初到夏威夷,跟王(?)女导游讨论电话卡的问题,她竟然说“美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这样的评价,大大出乎我的想象。但仔细观察,也不是全无道理。在美国,我们很少见到崭新的建筑,也没有处处施工的景象。除了纽约曼哈顿地区以外,许多地方少见高楼大厦,就连首都华盛顿,也鲜有10层以上的建筑.
简介:有人说,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周岁是怎么回事,可能一般人还能说得清楚。虚岁如何“虚”.却是件很容易让人迷惑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周岁加一岁得出的结果就是虚岁。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
简介: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德国的教育权下放在各省自治,因此有些差异,但是在七嘴八舌的争相发言里.我发现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在他们的历史教学方式里,教科书不重要。二是.历史教学是开放式的。
简介:在美国的学校里,对老师最安全的称呼是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介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善良的美国人
“贫穷”的美国人
看美国人如何赚钱
学学美国人的穷
美国人,在葬礼上微笑
在金钱上较真的美国人
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五星级句子
一个法国人看中国人的吃
德国人的“抠”
德国人与垃圾
无处容身的德国人
德国人怎样处理牙签
韩国人的“身土不二”
看,这个丑陋的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只有在美国……
美国的“落后”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有虚岁
德国人怎样上历史课?
美国校园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