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研究工具,使用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分析方法,讨论中国教育结果不平等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关注"均值的差异"不同,本文讨论的是"差异的差异",即教育不平等的内部差异。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入学队列的影响之后,教育扩展会带来教育不平等下降的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较高;在教育不平等更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更加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不平等水平是逐渐降低的,1978年以后入学队列的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与其他入学队列来说是最低的。
简介:本文运用1978—2011年全国层面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实证估计并检验经济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产业、劳动力市场、城市化水平及政策等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工资水平与失业率是继人口、产业结构与恩格尔系数后,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失业率的边际效应显著为正,平均工资水平的边际影响为负且绝对值大于失业率。城市化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且十分稳健。在逐步纳入毛入学率的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规模扩展的边际效应的绝对值不断减小且不再显著。据此,我们认为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合理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长期政策取向。
简介:基于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均值为0.8146,年均增长率为1.29%,技术进步指数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TFP值分别为0.8605、0.8167和0.7611,呈阶梯式下降,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应加大各地区间的协同效应,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弱势省份资源投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简介:现有的以课件为基本存储单元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普遍存在素材冗余、重复建设、缺乏继承性等问题,己难以适应远程教育中学习目标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需要。基于“素材-框架-目标”模型的教学资源体系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建立在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上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路线及教学素材的分离,并通过系统与课程资源标准化后的关联整合。本文设计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以MFO理论为指导,采用RUP开发方法、基于JAVA技术的B/S设计方案以及AJAx+JSP+JSF+IBATIS+SPRING的开发框架,完成了素材管理系统、知识点管理系统、课件制作系统、合成系统以及智能导学系统的开发,实现标准性、扩充性、易用性、兼容性等多重目标,有效地解决远程教学资源管理的难题。
简介: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对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有重要意义。采用广义熵指数作为测度方法,对近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入学率、生均经费支出、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以及毕业率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1)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日趋提升;(2)区域内部差异是构成全国特殊教育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之间差异的影响较小,两者均趋于缩小;(3)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居中,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4)五项指标差异大小依次为:生均经费支出〉生师比〉生均建筑面积〉特殊教育学校入学率〉毕业率。依据我国特殊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日趋改善,精准扶持西部,东部引领,提升中部。
简介:针对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研究表明,2002—2011年间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滞后区域对领先区域存在追赶效应,东中西三区域内部农村高等教育不均衡程度在考察年度内均出现拐点,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全国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八地区的分解则显示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较为显著。农民经济收入、城镇化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农均耕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等都是影响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距的因素。其中,农民经济收入贡献率最大但呈弱化趋势,城镇化水平和农均耕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教育经费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异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农村建设等缩小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