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作者: 徐德富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本文论述了化学实验对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以及高中化学实验的形式,通过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室探究、师生协同实验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团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 简介:〔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 标签: 〔〕注重学生主体性促进 发展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学生进入高职学院学习,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学生入学教育和进校初期的管理,培养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建立起好的学风、班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等,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多方面的转变教育,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高职教育中学生到大学生 转变教育
  • 作者: 李俊红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听得最多的就是学生抱怨作文难。每当作文课时孩子们就无精打采,甚至有的孩子开小差。针对现状我开始思考,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呢?
  • 简介:数学活动会将学生带入心驰神往的学习状态,在活动中张扬自我、凸显自己的精彩,展露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加激情飞扬,更加朝气勃发。挖掘活动,让学生乐于浸润其中,体会合作、思索、探究的乐趣,保持自觉、兴趣、乐观等精神财富,助推有效学习,造就更为精彩的学习生活,打造亮丽的学习人生。在此,截取三年级“万以内数的读法”的教学观摩课片断,作些肤浅分析与思考。

  • 标签: 数学活动 学生 “万以内数的读法” 学习状态 教学观摩课 精神财富
  • 简介:〔摘要〕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抽象能力都要求极高的科学。这种学科特性,使得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和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学生的基础、天赋、后天努力等都是有差异的,尊重这一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数学分层关注差异
  • 简介:〔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习,学会思考呢?本文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孩子掌握思考的技能,使他们走出单纯的知识记忆而善于联想、勇于创造,从而学会学习。

  • 标签: 〔〕思考活动探索质疑
  • 简介:学习方式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特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首先明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真正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学习场景,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教育发展方式
  • 简介:〔摘要〕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 标签: 〔〕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旗下,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却是艰难的,每年的招生都不是很乐观,近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全体教师的奋斗下,学校的就业形式非常好,已经打开了外向型就业,本地就业也有所突破,基本达到了100%的就业,有时候企业要人,而我们没有学生可以往外送。但目前的招生工作还没有走出困境,因此,应该大力宣传学校的就业工作,以就业促招生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分析目前外向型就业的现状和我校学生的稳定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作者: 吴廷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9-19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
  • 机构:〔摘要〕历史学科因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即逝性,长期以来被人当作死记硬背的次科,这一偏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学生对历史科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方面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发挥主动性、能动性,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 简介:目前,随督导组到一些学校听课,发现课堂上有这么一种现象:不少老师为了自己的课“出彩”,片面追求多样化的活动。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让学生合作交流,或让学生即兴表演……甚是热闹。但是,热闹过后,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更不能捕获新知,提升能力。

  • 标签: 学生 老师 课堂 沉默 “出彩” 动手操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一提起写作文就会觉得头晕目眩,提起笔来不知从何写起。而写作能力又是小学教学的一部重头戏,每个学生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它。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帮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不以写作为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这样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 标签: 〔〕夯实基础因材施教放宽 眼界创设情境
  • 作者: 谢晓英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9-19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
  • 机构:常言道:文为心声。可是在当今中学生的作文里,假话连连,虚情假意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显然是脱离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所以,让学生在文章中表现真实的东西,抒发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应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