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在一般人眼中是深奥玄妙、抽象枯燥的代名词。因此,如何把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变得充满智慧之光,演绎生活之美,常开思想之花,让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情感的愉悦,又获得理智、认知的满足,这一话题是值得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流行歌曲来源于生活,又艺术地概括生活,或一针见血揭示生活的哲理.或含蓄委婉暗示生活的智慧,具有生动有趣、通俗上口的鲜明特点。因此,让流行歌曲进入哲学课堂,借助健康、快乐的音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随歌曲而明理启智、随歌曲而感悟人生、随歌曲而享受快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哲学教学 流行歌曲 踏歌 哲学原理 教师研究 高中政治
  • 简介:教育理论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知识体系,有其"能"与"不能"。其"能"并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需要实践者这个必要的中介,且其"能"的运作有其内在机制。明于此,对于教育理论,既不能拔高它,也不能贬低它,而是要正确地认识、评价与体察它。

  • 标签: 教育理论 哲学审视
  • 简介:作者采用"变换角度"的相对主义方法论,得出尽管宇宙不断变化而人类与天地却同样永存的结论.人在山水之乐中逍遥适意,与自然合一,也就达到了"瞬间"与"永恒"合一的境界.超然旷达的佛老思想构成苏轼文化性格的重要方面,它又植根于本身乐观的天性.

  • 标签: "何羡论"、"共适论" 变换角度
  • 简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分析和解读《回忆苏格拉底》中所体现的色诺芬教育哲学思想,可以看出:首先,色诺芬将“认识自己”这一德尔菲神庙格言的精神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不断提醒人们只有认识自己,更进一步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出发点;其次,色诺芬在对当时雅典公民对身体养成的忽视和无知的现象进行严厉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关注身体并通过锻炼来维持身体健康对于个体健全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同时,色诺芬视节制为最基本的美德,唯有践行节制才能摆脱身体的约束而获得灵魂的清明,从而为个体之身心的整全发展提供可能的路径。

  • 标签: 色诺芬 教育哲学 无知 身体养成 节制
  • 简介:作为百年来影响最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是如何开展自己的教育哲学论述的?尽管杜威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对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是他在展开自己的教育哲学论述过程中,综合使用了现象学方法、发生学方法、概念分析法、辩证法以及反省思维等多种方法。现象学的方法帮助杜威摆脱了传统哲学二元论的纠缠,确立了有意识的行动(或经验)在其教育哲学论述中的本体论地位。发生学的方法显示了杜威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关注到了各种事件的生成性、连续性和情境性,使得杜威的教育哲学论述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各种概念分析方法的使用使得杜威逃脱了传统概念意义与用法的陷阱,并基于自己的实用主义立场赋予许多概念以崭新的意义。以上述方法为基础,杜威对辩证方法的应用也迥异于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对许多概念关系的讨论不再囿于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深入到概念所指涉的行为及诱发这种行为的社会环境层面。至于反省思维方法更是直接地以人们行为中的困惑或问题为出发点,融科学的精神、哲学的精神与实践的精神为一体,消弭了科学与哲学的边界、理论与实践的隔阂、知识与行动的对立,形成了杜威教育哲学的独特风格。

  • 标签: 杜威 教育哲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 研究方法
  • 简介:生本教育是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由郭思乐教授提出并主持了相应的课题,在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充分体现.生本教育把一切力量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了教育主体认识的转变和最大程度的课堂中人的解放.

  • 标签: 生本教育 郭思乐 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 主体性教育 主体认识
  • 简介:面对近代中国“群雄环伺,祸变靡常”的局面,郑观应认为教育是富强救国的根本大计。他以天人观、道器观为基础,用诗性的笔触,阐发了自己的教育哲学。他主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构建中国的新教育体系,尽快实现近代教育的蜕变与超越,为民族的复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他的诗性教育哲学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提供了助推力。

  • 标签: 郑观应 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现代化
  • 简介: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成立是新课程时期的一大教育事件。中国名校共同体陷入了学校教育哲学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迷路之境。共同体成员校正在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患上了一种流行性病症——假性主体症;杜郎口中学评价方法的效度偏低,学生中心主导的课堂教学未必能唤起学习者的兴趣,生本取向的模式会弱化教师的导学功能。作为杜郎口中学及其他成员校,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 标签: 名校共同体 教学模式 杜郎口 教育哲学
  • 简介:素质教育正处在艰难的探索阶段.为了深化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加快素质教育实践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并从哲学思考的层面作简要分析.

  • 标签: 素质教育 哲学思考 视点 基点 疑点 继承
  • 简介: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 作者: 李冬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对学科交叉理解上的局限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有关。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丰富了学科交叉样式:理论、仪器、实验、技术、文化等等之间不同的组合交叉。边界对象和标准化整合不仅意味着学科交叉的必然性而且提示我们考虑科学研究结果在另一相关学科的可接纳性。人介入研究过程的实践视角使我们从默会、技能、文化传统、情境性等方面理解和进行学科交叉。实践视野使我们在学科交叉上获得新的自觉。
  • 简介:由怀特海创立的过程哲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用过程哲学来审视课程,可以带来诸多新的认识与启迪。在课程目的方面,由强调知识传授转向强调拥有智慧生活;在课程知识方面,由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转向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以及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程主体方面,由强调师生一方转向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在课程实施方面,由强调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转向强调课程创生;在课程评价方面,主张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 标签: 过程哲学 课程 启迪
  • 简介:人们在理解和把握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彻底主义精神,是推动知识生产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哲学的精神气质。秉持该种精神气质,围绕影响人发展的现实存在,以教育学的立场来理解世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哲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对教育问题持续思考的过程,帮助实现对自我及社会存在的教育性觉解。在坚持对哲学精神与教育视界的理解基础上,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弊端,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不只是突破既有知识框架、理论体系及学科边界,丰富教育哲学的教学内容,更在于将存在本身及周身事物的理解作为教育观念建构的核心,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体验教育生活方式选择中的智慧。这既是教育哲学的使命,也是教育哲学从教者的学术担当。

  • 标签: 教育哲学 教育生活 教学形式
  • 简介:《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以下简称《改革》)一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纳入哲学教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历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哲学教材中搬出去”等观点。并引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我们认为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中“搬出去”,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观点。于是写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怎样改革》一文(发表在《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提出我们的看法与《改革》一文作者讨论。

  • 标签: 哲学教材 《改革》 高教研究 知识总汇 革命变革 著作家
  • 简介: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中国特色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与今 学术共同体
  • 简介:“后语言哲学”是相对国外语言哲学研究,针对我国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语言哲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外语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转换研究视角,立足中国实际,注入中国元素,达到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后语言哲学研究目的的转换、研究内容的转换、研究方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换等,以开创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 标签: 后语言哲学 范式 语言 哲学
  • 简介:老子哲学就如同他的“道”,负载天地,衍化万物,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长河中延展生发出无穷的精神魅力。其教育哲学以诗意的语言构筑起由教育目的论、教育本体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内容论组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老子的教育哲学充满了对生命的诗意吟唱。研读老子的教育哲学能给我们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以某种启示,使课程与教学变革更好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科学继承,合理借鉴。

  • 标签: 老子 教育哲学 阐释
  • 简介:当语言研究发展到现代,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出现,实现了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次突破。乔姆斯基所提出的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构想,以及对人类语言系统的分析,充分地将语言与人类思维相结合。他将人类的语言系统看作是自然形成的语言逻辑结构,这种思想即为“转换规则”和“生成规则”的概念。在这些概念的支撑下,可以将各种语言看作是逻辑的演绎系统。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理论打破了我们以往以经验材料为科学研究方式的传统,增加了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思考,使得语言研究更加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其中对语言哲学的理论价值分析也十分详细精彩。

  • 标签: 语言哲学 哲学研究 价值探究 人类思维 应和 当代
  • 简介:语言哲学是当前语言学界研究中处于时代发展前沿的学科,受到语言学界乃至其余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语言哲学定义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语言哲学当代发展效应以及理论价值的研究较少。对这些方面的关注,是我们充分了解语言哲学、充分发展语言哲学的重要基础。

  • 标签: 语言哲学 价值探究 哲学研究 当代 应和 哲学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