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差异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本文利用CGSS微观数据和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主观上,人们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相对于公共教育领域,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支持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领域。客观上,省级人口老龄程度对公共教育支出强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与中国特殊的老龄进程有关。

  • 标签: 老龄化 公共教育 代际冲突 代际公平
  • 简介:高校反哺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中国人口老龄的加速与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高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拓展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在老龄背景下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途径,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老龄化 高等院校 社会服务 拓展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接纳性教育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 户籍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
  • 简介:<正>国家教委在1991年制订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把人口教育看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与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最新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也要求小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初步懂得要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理。知道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让小学生懂得点

  • 标签: 懂点 小学生 人口教育 乡土教材 行人 懂得点
  • 简介:摘要日本人口出生人数自1970年代初期经济完成起飞之后开始持续减少,对于因应经济起飞时期高速发展壮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极大的生源冲击甚至经营危机。由于少子带来的就学人口减少,各高等院校不得不提高升学率、变通入学程序,包括开拓国际市场等等,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招生需要。而由此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乃至教育目的的迷失,无疑为教育发展埋下更加深刻的危机。

  • 标签: 少子化 高等教育 升学率 招生 办学质量
  • 简介:随着生育政策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调整,生育势能会逐渐释放,基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生育政策变动后出生的孩子成长为高中适龄人口之前,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人口预测结果来看,2018—2020年的高中学龄人口基本保持2017年的水平,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结构调整。在人口政策的作用显现后,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给现有的北京市高中学校资源带来了很大压力,急需进行规模扩张调整。但是随着生育势能的完全释放,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很快进入下降期,生均占有资源增加,这是进行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最佳时期。基于人口变化对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未来北京市高中教育发展划分为结构调整期、规模扩张期以及内涵发展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标签: 人口预测 高中教育 发展规划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义务教育 入学机会 教育质量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 多元体制
  • 简介:〕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能不能在我国真正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真正保障人民权利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政府能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前,中国生产要素集聚加剧,区域不平衡凸显,人口跨区域流动加速。通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现创新要素集聚和地区人力资本重构,其意义重大。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既有研究对高校招生与人力资本分布的关联性揭示得并不充分,需要新的可信的实证研究给予支撑。

  • 标签: 人口迁移 招生计划 青年 大学 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
  • 简介:近年来,我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属地教育问题日趋严峻,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属地义务教育工作是流入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以北京市为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市政府和学校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周边建立流动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建立梯级入学制度;不在混合编班或专门编班上过于“认真”,正视现实,既不漠视也不抱过于理想主义的态度致力于流动人口子女属地教育问题的解决;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准义务教育政策。

  • 标签: 教育均衡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城乡结合部
  • 简介: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了杭州流动人口子女的在校生活、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师、学校和流入地政府提出了不同建议。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 生活状态 杭州
  • 简介:流动人口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广东实现教育现代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珠江三角洲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现状和意愿,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七城市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形成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珠江三角洲地区 流动人口及其子女 教育现状及意愿 调查报告
  • 简介: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态势,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湖北省农村相关方面的调查表明,农村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超编与短缺并存”的矛盾;造成规模“过大”与“过小”并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要做到: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合理调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证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农村人口 义务教育 资源配置
  • 简介: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为主”政策的执行中.应合理理解“两为主”的含义。政府投入责任应分解到具体教育项目中以逐步增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教育管理的责任应逐步统一、规范和标准。“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主要是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市场机制的有效应用是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有价值的尝试。

  • 标签: “两为主”政策 流动人口子女 政府责任 市场机制
  • 简介:针对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研究表明,2002—2011年间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滞后区域对领先区域存在追赶效应,东中西三区域内部农村高等教育不均衡程度在考察年度内均出现拐点,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全国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八地区的分解则显示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较为显著。农民经济收入、城镇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农均耕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等都是影响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距的因素。其中,农民经济收入贡献率最大但呈弱化趋势,城镇水平和农均耕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教育经费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异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农村建设等缩小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差距。

  • 标签: 农村高等教育 空间差异 sharpley值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