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们审视一下语文学习成绩高的同学,无非就是两个特点,基础知识失分少,综合能力分析好。为什么基础失分少,就是由于基础功底好,基础功底好就是掌握了大量字词句。为什么分析能力好,就是由于能迅速的理解段篇章,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想说的话,这就是获得了一种思维和阅读分析能力,前者就是阅读的支撑,后者就是阅读的发挥和重复呢组合。

  • 标签: 〔〕语文阅读目标
  • 简介:面包还是猎枪?□王淦生前些时候,上海东方电视台曾就如何解决“优化组合,职工下岗”问题主持过一场讨论。其间,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究竟应该给他面包呢,还是给他猎枪?这道“选择题”一直萦绕我的脑际,令我思...

  • 标签: 面包 猎枪 教书育人 女中学生 教育方式 普通中小学
  • 简介:〔摘要〕阅读对于在处于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养成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就成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一大课题。

  • 标签: 〔〕四个转变阅读素养授之于渔
  • 简介:在量子统计力学中,玻色系统的量子统计法是一个基本公式,然而它是二维动量空间的量子统计法,一维和三维动量空间有不同的形式,玻色量子统计法与动量空间的维数有关。

  • 标签: 动量空间 玻色系统 量子统计法 热力学函数
  • 简介: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都在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候教学效果并未如人所愿,这是为什么呢?

  • 标签: “同” 新课程实施 课堂 追问 教学效果 教师
  • 简介:中小学教师的流动包括自发与计划、主动与被动、无序与有序、定期与非定期几种类型。其中自发自主的无序性流动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趋利性流动,会导致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更加不均衡与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定期有序的计划性流动不仅有助于师资在校际间的合理配置,也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和学校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构建有助于教师定期有序流动的制度机制,推动不同学校间师资的均衡发展。

  • 标签: 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流动 经济影响
  • 简介:他叫大成,据说每次都是因为老师管不了,所以,转了三次学,人就送了个绰号“老转”。开学前,他的父母己经跑遍了周嗣的学校,但是都被人家婉言拒绝。用人家的话说:“谁要是接收了他,就等于在自己班里安了一个定时炸弹!”他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来这儿之前,本身就已经不再抱希望了,说如果这次再没人接收,就让他回家种地了。看看一脸犯罪感的孩子,

  • 标签: 勇气 成长 花儿 父母 罪感
  • 简介: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幼儿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所谓自信心就是积极而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这些内在情感。加强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必要可行的。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 标签: 幼儿自信心 孩子 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教育 社会性教育 自我价值
  • 简介:课程改革既包含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包含教学方法的改革,二者很难截然分开,比如在伴随课程方案下达的配套指导性意见中,就不仅包含教学内容,也包含教学方法。然而,指导意见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经过十余年课程改革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说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可以自上而下由国家组织专家主持完成,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则需要由教师自下而上主动开展。没有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课程改革就难以得到完全贯彻。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方法论上就体现为带有教师个性特征的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 标签: 教师教学 自主空间 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
  • 简介:最近听了一节教研公开课,新课结束后,教师在小黑板上出了一道练习题:“制作一批机器零件,甲独做需24小时,乙独做需12小时,现由甲先做12小时后,剩下的由乙独做,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 标签: 小学 数学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思维创新
  • 作者: 张贤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给力”一词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生动形象、涵义丰富、好用好懂,有现代汉语词汇的典型特点,因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助力而成为2010年、2011年的流行词语。文章解释了“给力”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说明了它的来源和爆红过程,分析了它流行的原因,试图使大家对“给力”一词有全面的认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郭美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而科技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娃娃抓起。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激发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托班老师,我也一直在探索对托班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下面,我就来谈谈我日常生活中的做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课程学习评价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流通货币"。本研究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2011"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考察"985""211"和地方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现状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机制发现,因院校类型特征的差异,课程学习评价在各类院校中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其中,"论文/报告写作""成绩排名"对"985"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教师反馈"对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考试内容"对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这对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因地制宜改革现有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院校类型 课程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 学业成果
  • 简介:<正>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国家历来都有规定。以五类地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为例:中师、大专、本科的在80年前月工资分别是34.5元、43.5元、50元;在80—85年分别是41元、47元、53元;85年调整之后分别

  • 标签: 工资收入 本科生 大专生 毕业生 脑力劳动者 普通工
  • 简介:教育者实施德育时未能认真考虑师生对道德的不同态度,这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师群体在价值观形成时期身处的社会环境是伦理本位的,故而他们大多存在一些道德泛化的思维方式.而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形成时恰恰处在社会价值观转型阶段,再加上网络社会的“道德模糊化”的冲击,他们对道德的态度一般异于教师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将道德当作娱乐的对象.教育者必须积极应对这种道德价值观的差异,既反思自身的道德泛化倾向,又冷静应对一些学生中出现的“去道德化”趋势.

  • 标签: 道德教育 代沟 伦理本位 去道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