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青年批评家、学者藏策的理论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自今年问世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作“藏氏理论”。而他所独创的“提喻论”与“超隐喻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本质意义在部分中得到体现。这是对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的丰富。“超隐喻说”更具原创性和颠覆性。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超隐喻是一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编码.也是一种俗套。其往往是在“天理”与“人事”等项的“超隐喻”中,使“隐喻”变为不容置疑、不可追问的“天理人伦”.这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死穴,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藏策是个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从一开始就不同以往的传统批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现代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十分精通。他的批评即是以这些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做到了与西方主流批评方法的“接轨”乃至超越,具有更高程度上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同时.藏策的研究与批评,建立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惟文本。他的批评文章都是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从而避免了传统枇评中所存在着的“随意性”和“印象式”。由于藏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以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的批评不仅可以涵盖文学文本,更可以包括图像文本.这在今天以“图像转向”为特征的“读图时代”里,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正因如此,天津作协为藏策举办了批评家个人的研讨会。为批评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这在天津作协还是首次。在10月10日召开的“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上,天津人民出版社与百花文艺出版社�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以儒家经典《论语》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论语》一书名称的由来及成书经过。认为《论语》一开始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孔门弟子口口相传,一代一代进行传播,为了保证孔子思想内容的延续,就把内容书写到一定载体上成为一本书。又根据最新出土的书写在简帛的《论语》出发,讨论了《论语》的载体变化,讨论了知识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播的过程。
简介: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