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家工信部3G牌照的正式发放,标志着中国3G元年的到来。手机杂志在这种移动通讯技术发展的趋势下,仍旧面临着诸如相对较高的阅读成本,尚不明晰的盈利模式,以及在广告投放上面临的困境与尴尬和一些其他问题,包括手机杂志阅读软件市场有待治理的混乱局面和手机杂志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问题等。我们也应看到,这些问题会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相关行业法规的完善得到逐步解决。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民族新闻网站发展为核心,从内蒙古地区整体媒介坏境入手,探求影响内蒙古民族新闻发展的媒介生态要素,以此审视内蒙古民族新闻传播的困境。
简介: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报道的难点。酒泉日报社坚持“播种生态文明思想,传承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简介:本文通过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围绕“双廊客栈排污”事件探讨该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结果表明其话语实践正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关系位置、媒介资源、行动者身份和基本的价值主张而进行: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意见领袖的话语最具影响力,地方政府一般是公共事件中的“全能者”,原住居民则习惯性依赖他人来表达意义和价值诉求,企业商户的话语实践主要基于公关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简介:今年以来,重大教育舆情事件多发,频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事件不断突破社会底线,冲击受众视野,干扰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本文以“大学生电信诈骗”“校园贷”和“校园欺凌”三起事件为例,探究“破窗效应”下的重大教育舆情演化规律和相关影响,为教育体系整体形象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媒体进行宣传的一个热点。因而,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的新闻媒介。比如关于生态文明传播里的主要媒介形态;关于新闻媒介在生态文明构建中的功能作用。然后阐释了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的特点。比如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讴歌正面典型,引导舆论,让公众参与,践行低碳生活。
简介: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范松楠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就环境传播议题专访了该校传播学者赵月枝。赵月枝教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框架出发,不仅指出这一框架会为环境传播这一国内新兴传播学分支领域注入新鲜持久的活力,还将中国的环境传播实践置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世界"的理论观点。
简介:密云县地处北京东北部,是北京的东北大门,密云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美誉,188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以及白河、潮河等14条河流贯穿境内,形成了密云县独特的小气候。为了保护密云水库这一“生命之水”,密云县取消了水库网箱养鱼,并进山入川开发山区流水养鱼,发展休闲垂钓、养殖、观光、住宿为一体的渔业小区。
简介:<正>在中国高速铁路"穿越梦幻"般引领世界和重载铁路"横扫极限"般影响世界的同时,铁路人搏动生态的韵律,抓住了"利在千秋"的绿色发展期。30万公顷中国铁路绿色通道面积,相当于希腊、瑞士、冰岛、意大利、荷兰等欧洲5国人工林面积总和,为中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增添了异彩;
简介:在北京西河沿大街,有一座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近日这座北京历史上最老的古戏楼重新修复,面貌一新,张灯结彩,重又丝竹声声,戏迷票友云集。饱经沧桑的古戏楼如同一位历史老人,经历了人世间的盛衰荣辱。满楼风雨,留下了一番佳话,一个典故,一段历史的见证……中国第一座室内剧场中国戏曲之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剧场建筑如何?中国的室内剧场建于何时?
简介:对农传播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切入.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生态结构以及功能失调的现状,并就此提出几点调节农村文化传播生态平衡的建议。
简介:今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开展宣传庆祝活动。1972年6月5日至16日,113个国家的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
简介:哈尔滨的六月铺展得花团锦簇,街平路广,窗明几净,走在路上,神清气爽了许多,心情被温暖的阳光照射着,沉醉着,舒坦着,让人有些迷离:这是我们的城市吗?啥时变得这样美丽的呢?
简介:目前,媒体掀起一轮轮关于经济与环境利弊的讨论。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的嘹望者,尤其应该提高自身的环境修养和职业素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环境觉悟,在关注社会新闻的同时加强环境问题的报道。
简介: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系列活动影响巨大为了给山西治水攻坚营造强大的社会氛围,为让汾河以崭新的形象展现于新世纪的山西,2009年到2010年,中华环保基金会注资100多万元,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环保厅、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等14个部门,联合发起了以“再造碧水汾河,构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系列活动。
简介: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2009年5-8月在上海展开了《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上海受众》问卷调查。这个调查的核心是实证考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媒体使用和日常社会交往的形态,以及人们对社会阶层分化的感知和态度、对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影响它的各种因素的看法、涉及公共议题的意见表达趋向、公共生活的参与等。这里发表的这一组六篇论文,就是基于对这个调查的数据所做的分析。
简介:按规划,2040年的上海,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目前的1.6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现在翻一番;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上海。
简介:左云县位于山西省北端,大同市西北部,因为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全国。左云县旧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县城始建于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同时旧城街区列入第一批山西省历史文化衔区名单。境内摩天岭长城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简介:大数据开启的大未来,正在重构传媒业态。在这个信息爆炸、数据为王的时代,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代,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大数据正在成为基础设施;无论我们选择与否,大数据应用进入传媒领域已是必然。网络生态再造,传播联接重构,正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变化永恒:重新联接的可能性在孕育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由移动互联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跨越的进程中,变化更加迅猛。传统媒体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准备,无论物质、技术还是观念、能力,都还没有准备好。匆匆忙忙、
简介:何建新在2010年第5期《新闻战线》刊文认为,纸媒在常变常新的传媒生态中应做到:需要改变的,当机立断;不能改变的,仍须坚守。
论3G时代下手机杂志之生态环境
浅谈内蒙古地区新闻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
立足环境保护体现责任担当——酒泉日报社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宣传报道实践
环境事件中多元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分析——基于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破窗效应”下的教育舆情演化和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报道中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以《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为例
环境传播:历史、现实与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与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的对话
生态密云、休闲之都
搏动生态的韵律
沧桑古戏楼——北京正乙祠戏楼修复记
农村文化传播生态研究
世界环境日
环境之于你我
新闻记者的生态意识
再造一个生态汾河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上海受众》问卷调查项目简介
生态之城,房前屋后像公园
左云:建设生态胜地,提升城市品位
重构联接:构建媒体新生态平台
新传媒生态下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