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十年前,各类电视谈话节目开始在各个频道成为热播的节目,但几年之后谈话节目陷入了内容雷同、形式单调的僵局,变成观众和荧屏的“鸡肋”;与此同时,Web2.0的互联网社区形态(QQ、MSN、天涯论坛)以其自由互动的传播形态越来越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约从2004年起的电视收视率统计一再表明:年轻人不爱看电视了。在此背景下,热爱上网的电视制作人杨晖提出了“1Tv2.0”的节目理念,“TV2.0的提出,最重要的是要让电视还原到真正以受众为中心”①,具体而言就是让观众成为内容的真正参与者,发起和嘉宾的互动,引领节目的情绪和走向。自2006年6月以来《波士堂》②诞生起始,《波士堂》、《上班这点事》、《谁来一起午餐》、《中国职场好榜样》一系列电视谈话节目正是实践这一节目理念的成果。这些节目大受白领阶层欢迎,并在业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双重关注和肯定,除了有为数不少的专项研究之外,被电视研究者和电视工作者作为创新案例的参照者更是数不胜数。
简介:一、报纸宣传,也要讲究效益中国进入了效益时代。在经济工作中,应当讲究效益,已经成为人们共识。那种没有效益的产值,没有效益的速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摒弃。那么,宣传工作,要不要讲究效益?报纸宣传,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宣传,有没有一个效益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宣传的效益问题,一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我们应当宣传什么,我们已经宣传了什么;而很少关注我们的宣传是否起了作用,是否被人们接受,或者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关注的是报纸登了没有,登了多大块头,却不关注我们登了,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了。我们应当面对这个事实:报纸上登的东西,并不是每篇文章每个
简介:20世纪后期,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对"生活化"的迷恋,"口语化"的膜拜,使得一些主持人在审美创作方面不思进取,主持人创作与承载传播大众文化的节目审美化进程相比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