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人长得很彪悍,说话很江湖,与人沟通挺谦虚;但其实旱有主见,想法很多、头脑灵活、办事很执着。如果在官场,这是个能人,能干点什么大刀阔斧之类的事情,不过在看起来挺斯文的文化圈里,有这么一位非常彪悍的主也是一大快事。我是个《水浒》爱好者,自然读《特别关注》的卷首就成为一件颇为快意的事,而卷首的作者“憨佗”便是朱玉祥。据说《特别关注》能有今天的江湖地位,他喝了成吨的酒,可见创业之艰难。但他干得很过瘾,多少有点梁山好汉大块吃肉的快感。他干的是晁盖哥哥的事,走得多少有一点宋江的路线,不过他干得比宋江好。摘自云弓的新浪博客
简介:回眸十多年的记者之路,得到一点体会就是:新闻记者须求“新”。采访之新独辟蹊径一次,我听说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有养蚊子的科研人员。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觉得这事新鲜,从来只有驱赶、拍打、消灭蚊子的人,谁会饲养这“害人虫”?为什么饲养呢?我将这疑问记在笔记本上,经联系核实后,便前往采访。这是6月的一个大热天。我汗流浃背骑车10余公里,找到了养蚊子的地下室。“养蚊人”没料到记者会来,我这个记者也没料到自己竟闯入国内屈指可数的“蚊子大本营”。4个蚊种、6个品系的蚊群,在这里繁
简介:1923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到现在已历经89个春秋,一本高龄的青年期刊,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开拓创新?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继承传统,《中国青年》将失去自我;不开拓革新,《中国青年》将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只能在改革中谈“师古”,只能在不“弃宗”中谈创新。
简介:播音作为一种再创作,需要播音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播讲欲望,运用各种播音技巧、表现手段去播读,使听众爱听、想听,并从中受益。这样播出的节目才不失为好的广播作品。如何达到好的播出效果呢?我的感受有三:
简介:2014年金秋,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各方瞩目的讲话。讲话气象森然,文采斐然。其中提到的"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让笔者想到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出自《白鹿原》。民国初年,新朝委派的县长巧取豪夺,激起民变,四乡八里的老百姓相约,同一天扛着农具浩浩荡荡,涌到县政府,把种田的家伙儿交给官府,就此洗手不干了。为这一"群体性事件",上峰撤查了旧县长,任命了新县长。
简介:
简介: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是华东三省(市)的省级广电集团,经过集团化改革、资源整合及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此三家已经成为全国实力最强,排名前5位的华东广电"三巨头"。近年来,在目标定位、品牌打造、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新媒体业务等方面,华东三台均取得了各自的成绩。华东三台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简介:镇江日报:采取两项特别的激励措施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原则,提高报社这部机器的运转质量?镇江日报社在采取“双向选择”优化部门组合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对编辑记者的考核从原先单一的
简介:几位新闻界朋友碰在一起,有同志谈到他所在的报社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个读者鉴于报纸长期以来会议新闻太多、太长,不堪卒读,建议将报名《××日报》改为《××会议报》。于是引起了一番改革会议报道的议论,摘录如下:甲:我们国家可以称作“会议大国”。党政领导机关会多,职能部门会多,各行各业会多,群众团体会多……开会,就是最重要的工作,看工作成绩首先看开会。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开了会,都
简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当代女诗人舒婷在长江之滨写下著名的《神女峰》一诗。一年之后,新诞生的《三峡晚报》将“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刻在了报纸发展的初始。此后,三峡水阔,晚报情长。2012年,《三峡晚报》跨入弱冠之年。这20年,改革开放高潮迭起、宜昌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城市的名片——《三峡晚报》心怀为民之心,肩扛如椽之笔,在鄂西大地生根、成长……唯一不变的,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报纸生态环境,始终心怀改变创新之心,并付诸行动。,
简介:<正>六月一日,我台在20点30分开办了《江苏快讯》节目。三个月来,听众反映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开办这个节目?快讯能不能做到快、短、新?稿源如何解决?我们进行了初步回顾。一进入八十年代,新闻界的中心议题就是新闻如何改革?包括怎样提高新闻的时效和改进新闻文风等问题。在这方面,中央台和一些兄弟台带了头,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样子。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上新闻改革的潮流,我们在新闻改革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江苏快讯》的上马,就是我们尝试的一部分。
简介:崇高的新闻理想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是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目前,作为我国新闻教育基础理念的这三块基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地不实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这个大厦的稳定和安全,具体表现为:(1)理想和伦理教育缺失,毕业生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2)人文基础教育走向两个极端,泛而不专或者只有深度没有广度的现象普遍存在;(3)教学严重脱离实践,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文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文平衡的知名期刊。
“特别关注”朱玉祥
求新三招
《中国青年》改版中的“三变三不变”
播音创作三感
三个故事
垂,钓(外三,首)
华东广电“三巨头”争锋
出生地,(外三首)
办报一招(三则)
白鸽飞过废墟,(外三首)
改革会议报道三人谈
感诗·知诗·创诗——诗歌审美三分之创作三层境界
三峡水阔晚报情长——《三峡晚报》创办20年发展纪实
《江苏快讯》三月回顾
写作不是为了获奖(外三首)
重塑我国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
报刊的网络化生存(三)
下班去吃工作餐(外三首)
“三联”风格:新锐思想+人文色彩
岁寒三友(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