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之而来的将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在这样的总体背景下,国内银行与国外大型跨国银行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由原来模糊的理论论证,悄然转化为国内银行作为个体,与跨国银行在外部经营和内部管理等具体环节的直接较量,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尤为严峻的挑战。尽管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商业银行的转换,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商业化程度,但是,事实上,这些银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体制下遗留的种种痼疾,仍然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形成与国际银行管理接轨的新的运行机制。因此,进行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核心内容的“银行再造”,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争取主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银行再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将以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重新调整配置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要为核心,建立新的银行运行机制及组织结构。
简介: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成长存在明显的亏损经营等现象,中小寿险公司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展开寿险公司成长路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中小寿险公司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对我国寿险公司成长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寿险公司多选择单一业务或主导业务模式,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而大规模寿险公司多采用多元成长战略。随后,本文选择我国39家寿险公司2007-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创新能力、回归产品保障功能、拓展新业务、提升经营效率等因素显著促进寿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成长,展开价格竞争对中小寿险公司非常不利。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寿险公司成长提出建议。
简介: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转移资本市场上交易最活跃、使用最广泛的金融创新产品。本文创新性的引入资产、负债和利率模型,结合我国地震损失程度和频率分布对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资产负债管理视角下首次对多风险因素作用下的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道德风险、基差风险对巨灾债券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其共同作用使巨灾债券价格进一步降低,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分散上述风险。本文研究对保险公司发行巨灾债券具有精算定价参考作用,同时表明保险公司在发行巨灾债券时应当加强其资产负债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保障偿付能力的目的。
简介:少有文献研究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文章采用Newhouse于1992年提出的“剩余法”,计算了影响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因素的短期和长期贡献。结论是,收入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是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老龄化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医疗保险曾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剩余法”的计算框架,中关两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在趋势上没有差异,在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变迁路径。建议未来将控制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注意力从老龄化上移开,着重关注收入提高、医疗保险尤其是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
简介:本文利用2008—2011年产险资金的数据,基于BCC和CCR模型得到样本产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的SE(规模效率)和PTE(纯技术效率)。实证显示,总体样本的sE效率值不高,且外资SE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资SE效率值,但在胛E方面中资企业较高。实证说明,从资源配置结构方面看,中外资差距较大,皆具有提高空间。从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技术水平方面看,中资较先进。本文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SE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SE的内部因素。实证表明,截至2011年我国的产险资金运用效率处在规模效率递增的阶段,且与定期存款相比,长期投资对产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更加稳定;还发现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其他重要因素。
简介:基于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含义,利用1985—2012年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cF滤波法计算了非寿险三大险种的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影响不同险种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险种的保险周期基本一致,都为4至8年左右,也基本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保险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基本相同,主要受GDP、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险种的承保周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但承保周期的长度差异很大,而且也并非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承保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承保周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其他险种则除受赔款支出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保险监管部门的逆周期监管应以承保周期为主要对象,并根据不同险种区别对待。
简介:深入分析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需求有助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本文基于企业对补充医疗保险的财务决策理论,选取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2010~2013年年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财务动机。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及参保程度,与代表企业保险议价能力的企业规模、代表企业投资机会的托宾Q和代表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杠杆率正相关,与代表保险市场供给形态的集中指数和代表公司价值凹性的实际所得税率负相关。本文最后建议,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供给引领型产品,其进一步发展亟需在市场主体、产品设计和税优激励等多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