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二大支持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需要与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保持协调和平衡发展;企业内外系统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包括财务在内的某些子系统的不平衡,这时就要求系统作出调适反应,以追求新的平衡和发展。正泰集团下属成套设备公司成立于1995年,1998年下半年国家启动电力建设“两网”改造以来,公司新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按产品系列组建分公司,并实施网络化营销,当年一举扭转连年亏损的历史。1999年又从日本、德国相继引进了两条钣金加工和壳体喷涂生产线,在成功扩大低压系列产品规格前提下,开发系列高压成套产品,公司走上了跳跃式发展轨道。
简介:自进入二十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财政赤字预算主流派在西方经济模式和财政结构中基于世。赤字预算虽然为平衡各国当年财政供给带来一定困难,但却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刺激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打开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并提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加快,各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亦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蕴涵着“物极必反”,如果财政预算赤字增长过速、严重失衡,必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此,长期以来,各国经济学家都把如何建立科学的财政赤字预算体系,如何确定合理的赤字预算平衡空间,并正确处理好财政赤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首要研究和解决的财政课题。
简介:通过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山西1994~2015年21年的县域人均GDP进行空间格局演化的对比分析。结论表明,21年来山西省县域经济整体表现出微弱的正空间自相关。东西方向上,人均GDP分布呈现“中间高,东西两边低”的态势;南北方向上,1994年“北高南低”,1998年“南北趋于平衡”,2004—2015年“南高北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均表明,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一直是山西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南转移,从2009年开始逐渐形成一条从西北柳林到东南晋城的一条快速发展经济带。煤炭资源“一家独大”、人口资源和旅游资源利用不到位,政策实施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原因。
简介:火力发电是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火电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3—201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Moran指数对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相关性进行诊断,再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存在一定区域差异,表现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且区域间火电行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水平、政府投资、城镇化水平对中国电力系统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影响为负,同时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应,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企业研发水平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效率影响不显著。
简介:新时代,要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我国现行经济出现的南北差距这一区域经济学最新关注点入手,以南北方两大地理空间的建制市以上层次地方行政管辖全域为域际具像性研究为主体对象,论证了中国在新时代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的运行模式问题。提出要深刻认识开放深度与改革力度始终密为一体相随相伴的发展规律,创造在改革深水区趟出新路径、完善实现既定“百年目标”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三大”战略“同一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协同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联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最终实现域际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与繁荣。
简介:基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视角,综合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城市首位指数指标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OLS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分析空间结构特征和经济绩效的关系以及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城市群的单中心程度、城市群的规模、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核心城市就业程度以及第二产业比重则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因此,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化和重组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调整城市群的内部产业结构,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对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财政支出的落实进行把控,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整个城市群的经济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