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根源主要在于城乡一体化制度不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就是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城乡建设一体、产业发展融合、公共服务均等、要素配置合理、居民收入均衡、基本权益平等、社会管理有序、乡风民俗文明,使农业成为高效稳固的产业,农民成为富裕有尊严的群体,农村成为幸福美丽的家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简介: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纺织品衣料主要有三种:一是丝绸:二是麻、宁、葛;三是棉花。由于我国上古无棉花,它的传播和普及乃是宋以降,故宋以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官僚士绅才有资格穿着丝绸服装,经济条件较差的普通百姓则只能穿着麻、宁、葛“布”制成的服装。鉴于古书《小尔雅》中有“麻、宁、葛曰布”之说因此,古人常将庶民百姓称为“布衣”,并且随着岁月的推移,“布衣”还成了人们表达谦卑的礼貌用语。例如,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表后后主刘禅的《前出师表》中就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于感染,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可见,穿麻葛布的普通百姓被称为“布衣”,并且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谦称,其历史已经十分久远了,中国古代赋税按征收的物质形态划分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税收和货币税收三个阶段,在实物税收阶段纺织口不仅可作为实用货币被广泛使用,而且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封建朝廷称为“布帛之征”。
简介:永安镇永兴村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西部,距市区3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7200亩,辖3个自然屯、5个村民组,有农户688户、2480人,其中贫困户89户、163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村集体负债100万元,属精准识别的贫困村,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近年来,北林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现代大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捆绑在一起,整合全区各部门项目资金,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基层党建等方面入手,将永安镇永兴村打造成全区美丽乡村示范点、精准扶贫示范点,促使贫困村“脱胎换骨”,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从2014年到2016年整合各种项目资金7600万元,投入永兴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投入4400万元,休闲文化广场1200万元,供暖和排水1000万元,道路建设1000万元。维修了村卫生所,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恢复了小学和幼儿园的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问题;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8%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村屯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0%。全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