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信息观和计量观是会计的两大模式。信息观以有效市场为前提,认为在不完善的市场中,企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具有信息含量。计量观认为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在合理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将公允价值引入财务报表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业绩。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信息观一直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这源于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Brown,本文以下简称BB)的实证研究。BB以1957到1965年9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26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排除了财务报表内可能提供信息的其他部分,如流动性和资本结构,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盈利的信息含量的检验上。通过非正常报酬率和未预期盈利两大指标验证了年度盈利与股票价格的密切关系,开创了信息观的研究先河。以信息观为指导,财务会计理论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侧重于提供盈利信息的会计模式。长期以来,广大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观的作用也表示了认同。然而伴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信息观的不足日益凸现,使得人们对计量观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更多的人要求采用计量观提供会计信息。一、客观环境的变化(1)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财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无形资...
简介:以财政资金作为审计的中心主题,全面实施审计,逐渐将全局的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以财政审计为龙头,专业审计和乡镇、街道、部门审计相结合的路子上来。首先在乡镇、街道、部门审计时,对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审计,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共享的目的。其次,以资金为主线,对教育资金、农发资金、建设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强化审计要始终跟着资金走的意识,使审计结果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第三,重视预算外资金审计,针对预算外资金逐渐增大但管理尚欠规范、监督力度不够等情况,对预算外资金总量较大的乡镇、街道、部门进行重点审计、关注部分单位是否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违规担保、白条抵库、公款私借、公款私存、挪用、侵占集体资金等问题。在审计的基础上,对本地区预算外资金的规模、构成、种类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摸底调查,针对各地区预算外资金的实际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使审计标准趋于统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