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究竟如何走上富强之路,其实是一个古老的不能再古老的话题。早在夏商时期,"富强"之路就已经成为诸多国家苦苦寻求的"大道"。那时的国家很多,《竹书纪年》中记载,周武王代纣时,仅中原一带,就有大小99国。各国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每个国家要想不被开除"球籍",就必须富国强兵。那时的状况和今天世界上的格局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后人对当时的"世界格局"看得很清楚,李鸿章的同僚薛福成曾说,"黄帝与周公处于敌国环立之中,他们不能不关心富强之术"。春秋战国以后,关于如何富国强兵的思想已经很发达了。很多人都看到国家强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韩非子》一书曾断言,"明主者,通于富
简介:<正>闽国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作为五代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田制在五代史研究方面也有其意义。然而,因材料稀少,迄今尚未有人对闽国田制作过全面解剖,笔者拾掇了一些材料,想对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赐正。一、官田和私田唐代福建人少地荒,官府在福建一些地方设置屯田官,组织百姓开垦田地,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官田。《莆田县志》记载:“前志称吴兴为屯田员外郎祭之从弟,神龙中以家赀筑延寿陂,溉田万余顷。祭为屯田员外郎,其资历不详,必京朝之官来主屯田,而筑陂、填海、开渠诸事,兴代为之,以长官名义行之耳。则北洋之田固官田也。寄郑褒撰吴兴传,谓兴字长官,误也。元和间,斐次元为观察使,堤黄泉三百二十二顷,岁收数万斛,以赡军需,则南洋亦官田也”。从斐次元组织百姓垦田后能得数万斛粮食一事来看,这些田地确为官田,否则,按照民田“三十税一”或“十五税一”的传统,这些田地的税收最多只有数千斛,斐次元能收到数万斛粮食,应为官田的对半分成租。所以,我们认为,《莆田县志》的作者提出唐代莆田的北洋、南洋之田为官田是有道理的。由此看来,闽国建立后,从唐福建地方政权中接收了大量的官田。闽国统治者继续实行屯田政策,王审知在福清沿海屯垦,派遣士兵修筑大塘,占计塘两项水利工程
简介:50来岁的曾老汉,是成都市金牛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再过一个月,他的身份将有大变化——从农民成为'股东'。这得益于成都市目前正在筹划启动的一项新计划——股田制:村民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将土地集中在一起交由村上的土地经营股份合作社来统一经营,持有'股份'的村民自然也就成为了股东,他们可在合作社范围内进行股份的转让、赠送、抵押、继承等。土地入股农民成股东记者来到了曾老汉所在的成都市金牛乡青杠林村。土地总面积达150O余亩的青杠林村有9个生产队、2000多人,是金牛乡面积最大的村也是人均收入历年居全乡后几名的'穷村'。几年前村民纷纷开始将自家的承包地出租给一些小企业建厂房修库房,一时间昔日的良田上耸立起一座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