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近年来,我国近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北方经济的研究仍很薄弱。本文以抗战前华北地区棉花流通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为对象,探讨华北近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的近代化所产生的作用。一、棉花流通系统的形成一般讲产量增加和流通范围扩大促使某种商品流通系统的形成。往往前者是主要原因:因为产量增加后产品可扩大流通围,进而逐渐发展为运销系统。江南棉花流通系统就是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以国内纱厂为主要对象发展起来的。华北流通系统则恰恰相反,国内外需求量猛增刺激天津章先成为以出口为主的终点市场,随后华北各棉区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构成了由终点。中级和初级市场组成的棉花流通系统。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集期,认为定期性是华北地区集市交易的一个显著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1、临近集市的集期安排方便了人们的交易;2、华北地区内各省区之间集期有显著的差异,导致这一差异有着内在的社会经济原因;3、各地集期的平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各地区的特色,更谈不上突破定期性的限制;4、庙会有着不同于定期性集市的集期安排,使庙会与定期性集市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集市网络整体.由于集期安排的这些特点,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在华北地区表现得越来越完备的基层的商业流通网络.
简介:在日伪统治时期,天津的证券市场经过了由分散买卖到集中交易、由无组织到有公会的不同阶段,初步具备成立证交所的市场基础。1944年底,天津等四市银行公会、钱业公会等开始了华北有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工作。该所在1945年8月开业,为股份有限公司,经纪人分为法人经纪人与个人经纪人,上市股票共26种,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启新、滦矿等数种股票。从1945年12月初至次年4月停业,股市行情演变大致可分为两次上升阶段及两次整理阶段。影响该所开业期间证券行市的因素包括通货膨胀演变状况、游资动向、黄金美钞行市、政局交化等。该所的开业是天津成为华北证券交易中心的明确标志之一,且与该市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相适应的。该所开业时间不长就停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