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关于产业集群化的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通过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带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和潮流。本文介绍了日本政府在推动技术先进首都圈区域(TAMA)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实施产学协作的新型模式,展示了旨在引导和协调区域产学协作的“TAMA产业活性化协会”是如何成功地协调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联合协作,从而创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典型案例,从中可见中介机构在推动该区域产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区域乃至国家产业竞争力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笔者认为,该经验和模式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予借鉴。
简介:集群融资优势的发挥有赖于集群企业在长期的交互关系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协同,否则集群融资可能带来违约风险累积并发生传染性风险。构建了包含横向关联、纵向关联、网络关联三个方面在内的产业集群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外部因素考量,基于苏州化纤加弹产业集群企业融资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化方程模型验证了集群关联度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集群关联度对集群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横向关联、纵向关联、网络关联与集群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并对集群企业信贷可得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从商业银行集群信贷决策视角提出了行长晋升“锦标赛”理论假说以解释集群风险传染的内在机理。产业集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还要关注集群融资下的风险传染问题,集群融资优势既取决于有效提升产业集群关联实质,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治理及决策模式优化。集群融资有效性有赖于产业集群规划者和管理方、集群企业、商业银行以及政府等多部门系统协作。
简介:基于文献分析,认为社会资本对集群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促进了企业合作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而知识转移效果又受到集群衍生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大连保税区整车生产产业集群为例,实证检验了知识转移在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将产业集群独特的衍生效应区分为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分别考察了其在社会资本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与知识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在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创新集群中的企业衍生和技术衍生活动促进了知识转移到创新绩效的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为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简介:一、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有非常明显的成长特点:①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技术性:技术设备比例高、技术与设备复杂程度高、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复杂、科技投入多、科技人员比例高、产品或服务更新换代快;②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性:由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复杂、产品新颖.开拓性强、大部分又是从创业开始等性质所决定;③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收益性:近年来,国家已经把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政策支持的一个重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大部分是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④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增长性:民营科技企业与创业特别是科技创业联系紧密,并通过创业产生的创业经济有别于靠投资拉动的投资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带动性,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转变;⑤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由于产品和服务的高技术性和高竞争力、经营机制的灵活性以及经营者的创新理念,民营科技企业是目前成长性最高、活跃程度最大、最充满活力的企业形式,是经济增长最有潜力的源泉.
简介:福州本土电子信息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各企业间的纵向分工与横向协作都很少。从1990年开始,福州市政府充分利用对台隔海相望的海峡优势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优势,制定了包括“二免三减”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台湾工业项目、资金和技术。1990年成功吸引冠捷电子落户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吸引华映光电在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通过吸引“种子”企业在当地落户生根,并充分发挥其核散效应和溢出效应,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还可以吸引其海外配套企业的进驻和聚集,形成连接上下游的产业链和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