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教育之目的遵循内心的兴趣,追求人性的极致!世界上最聪明两大民族,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中国人。犹太人的天才教育就是要把孩子的脑袋打造成探照灯,实现了教育之目的;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把孩子的脑袋打造成仓库,悖逆了教育之目的。犹太人1600万,201人得诺贝尔奖,所占比例为23%;中国人15亿,13人得诺贝尔奖,所占比例为1.5%。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口比例是华人的1454倍,天才教育和应试教育高下立判!
简介:我曾在某本书里读过一个故事。一群旅客乘坐一条船旅行,一天夜里,他们听到隔壁舱里有奇怪的响声,这些好奇的旅客去了那个房间,发现有人正在里面挖洞!大家惊慌失措:“你在做什么?你这么做,我们的船会沉的!”那个人却说:“这里是我的房间,我挖我的洞,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简介:一部45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在网上点击率超过60万次,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上百家网站进行了转载,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日本《读卖新闻》、英国《卫报》、《香港义汇报》等一百多家境内外媒体倾情关注。
简介:近年来,荧屏上每每出现武则天的形象,内容大多渲染武则天的美貌、机智,赞其文治武功,使得许多男子慨叹、女人羡慕。但是,我对这些赞美始终较为隔膜。细思其源,是我对武氏之凶狠烙印甚深,始终难以释怀。
简介:摘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简介:<正>1999年7月2日,中美洲的哥伦比亚约有一百多名圣教徒到阿尔里斯山的山顶去朝拜。这伙圣教徒相信1999年8月"世界末日"将来临,他们上山去祈祷上帝的拯救。谁知这伙圣教徒上山以后就再也没有下采。此事惊动了哥伦比亚政府,他们派出了大批警察搜索,并出动了直升飞机。但搜查了近一个月,却不见一点踪影。如果受到邪教的诱引而集体自杀,也应该有尸体。这些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人类曾经发生过多起群体失踪事件,有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只一瞬间就杳无踪迹了,这令科学家们头痛不已。
简介:曾国藩以一介布衣寒士,28岁时跻身翰林院,实现了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生变蛟龙”理想,从而拿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进入京师后,曾国藩并未如常人一样沾沾自喜,志得意满,而是内心深处充满着君子之志的伟大抱负。他认为,志向之高远对个人来讲至关重要,而自身修养同内圣外王的心灵终极,尚有很大差距,于是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简介: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
简介:<正>最近,安利(中国)决定暂停特约经销商的加盟。作为全球直销企业的龙头老大,安利一贯遵循审时度势、稳健发展的风格,此举虽出乎意料,但可知用心良苦,可看作是为了配合中国将为直销立法而作出的净化环境的不凡之举。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已经有八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安利企业,产品发展为五大系列450多种,而全球直销商合计达数百万之众。在2002年11月著
简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话,本意是指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况。最直白、最通俗的话语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比喻就可以打开令人费解的谜团,因为我们已经把很多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人才问题即是如此,笔者试以"巧妇"与"米"的借喻来分析、阐释对人才观点的的理解,纯属个人愚见。
简介:这几年中国大陆的变化可谓极大。经济的腾飞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极大进步,精神生活也随之有了巨大的改观。几乎是从建国往后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外乎政治、经济,80年代以后,“生活热点”开始拓展到个人生活的天地。有一个变化是明显的,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私生活的质量。北京市22
简介:由于广大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司法救济不畅、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缺乏,加之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夫权至上"、"父权至上""嫁女如泼水"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村规民约的束缚,农村离婚案中的妇女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她们没能力更没有胆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所遇到的窘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简介:在美国各大学,有一本被广泛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该书由康奈尔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马利·贝思·诺顿主编,休顿·米夫林教科书出版社出版。
简介:在考试为本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状元自然是一个人们热衷的话题。因此,高考状元被媒体、被社会甚至被北大清华这样的明星高校关注,也就不奇怪了。虽然媒体们在抨击教育体制弊端、抨击一考定终生时不遗余力,但还是不能免俗地在“高考状元”的炒作诱惑下揎臂上阵,而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更是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以网罗高考状元为荣,利用自己在体制内长期积累的“文化权力”,刻意地加剧影响力的马太效应。
我寄人间雪满头
教育之目的
倾覆之船
折射之美
武则天之凶狠
栖凤之山
架起心灵之桥
人类失踪之迷
小学数学教学之反思
曾国藩的君子之志
幼时之艰现今之感
中国人之聪明
安利之树何以常青
人才之辩:“巧妇”与“米”
生命之美与荒野悲歌
中国婚恋之舟驶向何方?
离婚案中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之窘境及对策之探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也谈高考之“状元秀”
语文阅读重在拨动审美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