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古代,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他们的皇陵之中都拥有数不尽的珍宝,而皇帝们自然要费尽心力去设置机关,来防止盗墓之人对陵墓中财宝的垂涎。不过,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工匠手段再高超,也抵不过有心之人视死如归的贪婪,许多帝王陵墓都免不了被盗的结局。那皇帝们绞尽脑汁设计的陵墓防盗机关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简介:三、专题研究领域1.古代军事文献绝大多数的古代军事论著均是用希腊文或是在古希腊人的影响下(Greek-inspired)撰写的.D·怀特黑德(Whitehead)的论著《战术家埃涅阿斯:如何在包围中生存》一书(已由牛津的克拉伦登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战术家埃涅阿斯(AeneasTacticus)》一书至关重要的注释和译文.埃涅阿斯的著作是除色诺芬(Xenophon)的主要著作之外(这些著作在洛布系列图书中均能找到配有英文翻译和古希腊原文的对照读本),由古希腊流传至今的唯一一本战术手册.埃涅阿斯据说是公元前4世纪60年代的一名斯提姆菲利人(Stymphalian)的将军,他向职业军人以及他们的上层领导者们提供实用性的(pragmatic)建议.这些建议与其说是包含了更多的军事行动方法,还不如说是提供了有关公元前四世纪妄想多疑(paranoia)、居无定所的古希腊城邦居民的精彩的心理一瞥.
简介:大凡军事人才,一般可分为军帅、士兵和专门军事人才三类,而其中前两类是主要成份,它构成了军事人才的主体。然而,在将帅和士兵两类人才中,中国古代的兵家究竟是主张以将帅为主抑或以士兵为主,或者二者并重?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在唐代以前,军事人才思想的重心在于有关将才思想的论述;而唐宋以后,有关士才思想的论述内容才逐渐加重,至明代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将才与士才二者并重的思想得以产生,形成了中国古代军事人才思想发展的前后两阶段。本文拟以兵书为主要线索,就此两个阶段各自的内容主体及其演变,以及促成其演变的社会背景作一初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简介:本文首先从"军事文化"概念的定义分析入手,为军事文化研究确立了可供操作的前提.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普遍性出发,引出春秋战国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性质的比较分析,得出两者在国际政治方面的五个共同特征,进而指出:先秦诸子军事文化观念与当今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西方军事文化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西方国家以"人权高于主权"进行军事干预,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服务,与春秋战国时期以"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为借口的"假仁以霸"情形完全一致.国际反霸权主义的思想同孟子的反霸权思想本质上相同.作者认为:由于最初的地理原因,"封闭型文明"比"开放型文明"更早完成"暴力建立秩序"的历史过程,因而也就较早地出现制约暴力的和平主义因素.中国古代属于"封闭型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因而较早地产生了具有浓厚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倾向的军事思想,而渗透着东方古典人道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慎战"、"不战而胜"等战争观念为当代西方所接纳和推崇,表明西方文明正在摆脱与生俱来的崇尚暴力的传统,在战争观的进步上,正在接近中国古典文明时期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春秋战国的社会与当代国际社会某些性质相似.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既可以看成西方文明或当代世界文明已经在军事文化观念上开始汲取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养料,主要是儒家文明的传统资源;同时也可看作具有古典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观念在当代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