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武装起义“是革命斗争发展到了最高峰的一种群众武装推翻反动阶级、夺取政权的直接行动。”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这只有依靠在各地武装起义基础上建立的红军来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来完成。周恩来早在大革命时期,就预导了著名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领导了震惊世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以后,他又作为中央军委的领导人,指导了一系列地区的武装起义,并曾代表中央处理过广州起义的善后事宜。在党的六大和延安整风期间,周恩来曾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角度总结过党的历史上许多著名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周恩来关于武装起义的革命实践和理论阐述有着丰富的内容。本文仅就自己的粗浅理解略述一二。
简介:1913年7月12日爆发的江西湖口反袁起义,打响了二次革命战争。革命党人李烈钧充当了反袁急先锋。但当李烈钧由上海回到湖口准备起兵之际,因江西要塞司令陈延训叛变投敌,北洋精锐第6师李纯部已在九江至沙河一线布防。这样,李烈钧所率领的讨袁军只能仓卒地投入战斗。旅长、左翼司令林虎首先发起攻击,于战斗失利后,旅长、右翼司令方声涛才率部进攻金鸡炮台。因此,李纯得以从容调集兵力,先后击败了讨袁军的左右两翼部队。其时,江西护军使、江西第1师师长欧阳武并不赞同起兵反袁,且加消极抵制,江西第2师师长刘世均更是动摇不定,脚踏双船,加以北洋军又策反一部分江西军队倒戈,这一切严重削弱了讨袁军的战斗力。不久,敌方援军第2师王占元部开抵江西,袁世凯任命的第1军军长段芝贵全权指挥陆军,在海军次长汤芗铭所率海军的配合下攻占了湖口。此后,讨袁军在李烈钧的指挥下,作有序的撤退。瑞昌、德安、南康等地相继陷敌。最后,李烈钧不得不于8月16日撤离,由省城南昌往长沙,辗转赴沪,再赴日本流亡于海外。湖口反袁起义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