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美国RTOG及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评估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Spearman′s分析营养状态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从放化疗开始前到放化疗第4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随后营养风险又逐步下降。NRS 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均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r=0.26,P<0.05;r=0.31,P<0.01)、上消化道反应(r=0.51,P<0.01;r=0.63,P<0.01)、下消化道反应(r=0.23,P<0.05;r=0.45,P<0.01)、疲劳(r=0.47,P<0.01;r=0.64,P<0.01)均呈正相关,并且PG-SGA和不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NRS 2002。分层分析显示Ⅱ-ⅢB期、<65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患者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通常越大,建议加强直肠癌放化疗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及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有关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对比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计1 369例患者。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相比,有较低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OR=0.68,95%CI:0.53~0.86,P<0.05;OR=0.51,95%CI:0.34~0.77,P<0.05)、较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OR=0.28,95%CI:0.18~0.45,P<0.05)及R0切除率(OR=0.39,95%CI:0.22~0.68,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近(OR=1.07,95%CI:0.75~1.51,P>0.05)。结论对于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可能优于新辅助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大肿块(>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46例,非盲数字表法按1∶1随机分成新辅助化疗(NACT)+同步放化疗(CCRT)组73例、CCRT组73例。NACT+CCRT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给予CCRT,CCRT组直接行CCRT。分类资料统计描述用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NACT+CCRT组与CCRT组放疗前GTV分别为(31.95±25.96)、(71.54±33.59)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T+CCRT组放疗前CTV及PTV与CCRT组相比亦明显降低(P值均<0.05)。在靶区剂量学方面,NACT+CCRT组100%GTV接受的剂量(D100GTV)、95%CTV接受的剂量(D95CTV)、100%处方剂量包含的GTV百分比(V100GTV)、100%处方剂量包含的CTV百分比(V100CTV)及95%处方剂量包含的PTV百分比(V95PTV)与CCRT组相比明显提高(P值均<0.05)。NACT+CCRT与CCRT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危及器官方面,NACT+CCRT组膀胱、直肠、小肠及尿道受照剂量与CCRT组相比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缩小宫颈大肿块患者肿瘤体积,提高肿瘤受照剂量,同时降低周围危及器官剂量,降低了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的难度,因此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成为局部晚期大肿块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已行肿瘤切除术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热疗同步放化疗是否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9年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例GBM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三维放疗60 Gy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40~41℃,15~20次热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对照组(14.33个月∶9.94个月,P<0.05),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也高于对照组(18个月∶14个月,P<0.05)。结论开创性的利用热疗同步放化疗治疗GBM术后患者,初步结果显示热疗同步放化疗比单纯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腺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疗效,分析同步放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间收治的109例局部进展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照射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50.4 Gy分28次,内照射A点剂量30~36 Gy分5~7次。同步顺铂或紫杉醇周疗。放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部分缓解(PR)者进行挽救性治疗(手术和/或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和/或放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58.5%。放化疗后72例(66.1%)患者达完全缓解,31例(28.4%)患者达PR。PR患者挽救性治疗后3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41%。放化疗后仅4例(3.7%)和2例(1.8%)患者出现>3级泌尿系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同步放化疗后仍有临床残余病灶的宫颈腺癌患者应积极采取挽救性治疗,以期更多的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患者,按Nomogram改进版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根据有无任何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原发肿瘤侵犯(PTI)、Ann Arbor分期Ⅱ期]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以及含有任何一项预后不良因素的预后不良组229例。其中145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33例采用非同步放化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为71.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5年OS率分别为95.6%和65.4%(P<0.001)。预后不良组中NRI=1分中低危组、NRI=2分中高危组、NRI≥3分高危组患者各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2.1%、61.1%、47.7%(P=0.007)。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OS率分别为70.6%、69.8%(P=0.783)、5年PFS率分别为67.6%、65.2%(P=0.63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RI=1分中低危组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73.1%、76.5%(P=0.576),NRI=2分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2.6%、69.3%(P=0.427),NRI≥3分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1%、42.3%(P=0.954),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早期NKTCL的预后,在放化疗的顺序上同步放化疗和非同步放化疗5年OS率、5年PFS率无显著差异。对于预后不良早期NKTCL可以采用耐受性更好的序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对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陪伴者同步认知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胃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减轻负性情绪,且能够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对治疗并发症、营养指标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1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8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营养)54例和对照组(普通饮食)54例。根据数据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20例)比63.0%(34例)和11.1%(6例)比27.8%(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59、4.788,P<0.01和P<0.05);放化疗第4周试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血红蛋白(121.36±11.63)g/L比(106.45±10.85)g/L、血清总蛋白(73.78±7.79)g/L比(63.12±8.35)g/L、白蛋白(40.95±3.52)g/L比(35.54±4.12)g/L(均P<0.05),T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CD3+(64.15±5.84)%比(59.25±6.27)%、CD4+(48.64±4.28)%比(45.2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细胞亚群CD8+比例低于对照组,(26.93±3.63)%比(30.35±3.36)%(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量调整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营养风险并调整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减少骨髓抑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生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423例,所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2∶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最小、平均、最大ADC值及弥散加权成像(DWI)、T2WI、T2WI压脂序列的3D纹理参数。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宫颈癌CCRT后总生存(OS)期及肿瘤特异性生存(CS)期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结果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外照射剂量、ADCmin和Rad-score是LACC患者CCRT后OS、C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成列线图模型。两个模型预测1年、3年、5年OS和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917、0.916和0.911、0.918、0.920,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7和0.900。再将模型带入验证组进行外部检验,其预测1年、3年、5年OS、CS的AUC分别为0.986、0.942、0.932和0.986、0.933、0.926。结论基于临床参数、ADC值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OS和C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接受D2根治术的Ⅲ-ⅣA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术R0切除的47例Ⅲ-ⅣA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放疗剂量为45~50.4 Gy/ 1.8~2.0 Gy/ 25~28次/5~6周,比较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A组,25例)和术后同步放化疗(B组,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72个月)。A组1年OS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 vs. 54.5%,χ2=5.68,P=0.017);3年OS和DFS分别为56% vs. 40.9%(P>0.05)和51.4% vs. 3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14)。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2根治术后Ⅲ-ⅣA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且术前放化疗的1年总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优于术后放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16例(17%),N0、N1-2期者分别为14例(15%)、82例(85%),直肠系膜筋膜受侵[MRF (+)]者69例(72%),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 (+)]者58例(60%)。全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为50 Gy,均接受同步化疗增敏。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及N分期转阴率分别为24%和50%,MRF (+)率、EMVI (+)率分别降至37%(P<0.001)和2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化疗后MRI显示N分期、EMVI状态转变与患者3年DFS相关(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后MRI显示EMVI持续阳性、N1-N2期是DFS预后不良因素,提示改进治疗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治疗前PET/MR多参数及同步放化疗(CCRT)4周后的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及其百分比变化值来预测治疗6个月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CCRT的5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5~78岁)。在治疗前进行PET/MR扫描,在治疗第4周末及治疗6个月后行MR-IVIM扫描复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完全反应(CR)组和非CR组。测量PET显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治疗前(1表示)后(治疗第4周末;2表示)MR-IVIM参数[慢弥散系数(D),快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大体肿瘤靶区(GTV),弥散体积(DV)]及其百分比变化值(ΔD, ΔD*, ΔF, ΔGTV, ΔDV)。对PET和MR-IVIM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上述参数对宫颈癌的早期预后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治疗前参数和治疗前后所有参数的组合预测模型(分别为模型1和2),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2组预测模型。结果58例患者中,CR组有37例(63.79%),非CR组有21例(36.21%)。治疗前MTV[曲线下面积(AUC)=0.764, P<0.01]、TLG(AUC=0.719, P<0.01)、GTV1(AUC=0.761, P<0.01)和DV1(AUC=0.785, P<0.01)对治疗反应有积极作用;治疗后有价值的参数为D2(AUC=0.683, P<0.01)、GTV2(AUC=0.861, P<0.01)、DV2(AUC=0.891, P<0.01)、ΔD(AUC=0.723, P<0.01)、ΔGTV(AUC=0.768, P<0.01)和ΔDV(AUC=0.865, P<0.01)。治疗前的最佳预测模型为DV1(模型1;AUC=0.785,P=0.004);治疗前后所有参数的最佳组合模型为治疗前MTV、DV2和ΔD(模型2;AUC=0.965,P<0.001),模型2优于模型1(z=2.982,P=0.003)。结论接受CCRT的宫颈癌患者的早期预后中,治疗前DV1具有良好的预测潜力;治疗后,基于治疗前的MTV与治疗后的DV2和ΔD的组合具有优越的联合预测潜力,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行营养管理下肠内超早期干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各40例。分别在应用管理下行常规护理、肠内超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情况及疾病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各指标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康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在营养管理下行肠内超早期干预,可有效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方案在治疗70岁以上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70岁以上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ⅣA期)共计16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放疗组(109例)和同步放化疗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0个月。同步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根治性放疗组(71.8%比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7,P=0.004)。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根治性放疗组[57.7%(30/52)比18.3%(2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急性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70岁以上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可较好耐受同步放化疗,并获得较好的生存情况。